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仁贤
转载新浪财经,刘丽丽:虽然离开大学多年,但很多部下还是称呼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仁贤为“曹老师”。从18年前白手起家,到如今阳光电源已经是亚洲最大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曹老师经历过光伏产业大起大落的日子,也曾眼看着业内大佬级企业轰然倒地,他带领阳光电源一路走过,踏平坎坷成大道,如今又在互联网的大潮中,斗罢艰险再出发。
“我们需要互联网的脑袋”
2015年阳光电源最引人注目的新闻莫过于和阿里集团旗下阿里云[微博]的战略合作。未来将有数十万太阳能电站接入阿里云,变成“互联网+”发电站。双方基于“智慧光伏云”,力图共同推动新能源行业向“互联网+”变身。
作为一家传统的“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制造业企业,阳光电源一直以来都专注于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的生产,迈出这一步,背后显然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大布局。
对此,阳光电源对外的解释是,“阳光电源的光伏运维经验和大数据基础以及阿里的云计算,将为光伏产业提供最好、最具想象力的平台”。
作为阳光电源的领头人,曹仁贤对此次合作的理解深刻而又具战略高度。他认为,“核心问题是,从客户价值传递的角度来说,新能源企业今后的竞争,要平价上网,要低成本发电,要便利的发电,要实现真正的能源自由市场交易,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
曹仁贤认为,未来不管是电力体制改革也好,智慧城市建设也好,智慧能源的投入也好,都离不开信息交互。能源的互联网,动力是来自于不断进行更加便利便捷交易的要求和自动化运行维护,降低成本的要求。商品发展到最后,一定是便利性的要求,和更低成本的要求。能源互联网的作用,越到后面就会越明显。
他一言以蔽之:“对能源企业来说,谁把握了下一轮的能源信息网,谁把握了能源变革过程中的信息关键点,谁就有可能胜出”。
具体谈到与阿里的合作,曹仁贤表示,阳光电源也得益于合作伙伴阿里的经验,特别会在智慧能源、电力生产、运营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
“阿里给我们带来的是更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是完全的互联网企业,我们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角度会不一样。他们需要制造业的数据经验,我们需要互联网的脑袋”。曹仁贤表示,这种结合目前进行的不错。“现在我们自己建的电站都加装了这个系统,对使用我们逆变设备的客户,我们也在积极推广。比如,相关的兄弟企业,建立这样的网络平台”。
提高电站运维效率,必须分层
“智慧光伏云”,说到底就是一种电站运维管理系统。运维系统在业内并不鲜见,但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其中大有玄机。
面对外界的疑问,曹仁贤认为阳光电源的运维平台,有得天独厚的两大优势。首先就是,阳光电源对专业系统的理解。基于18年的经验,对系统理解的深度比一般企业要深刻的多。其次,阳光电源是从关键的电力电子装置——逆变器入手,来做运维市场。电站运维中,最关键的就是这座“桥”。
“逆变器一边连着太阳能电池板,一边连着电网,把这座桥搭好了,把数据流控制好了,把信息流掌握好了,高效运维就有了捷足先登的条件”。硬件技术在手,曹仁贤对运维平台的天然优势颇有信心。“在本身硬件智能化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整个协同效应非常明显。这也就是我们切入智能运维的出发点”。
对于电站运维领域竞争对手的不断涌入,曹仁贤笑称“也不用担心”,因为实际的运维市场做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真正的运维,从报表的成绩来看,底层的运维还是需要专业人士在现场运维。“千万不能忽略这一块。现在有很多人忽略这部分,以为互联网时代什么都能靠互联网来做”。
“实际上,运维效率的提高,必须是分层的”。曹仁贤对电站运维领域见解独到。“从实施现场运维,中间是管理层的分析运营,最后到年度财务数据绩效分析,是个金字塔。要把真正的运维做好,必须要把底层的实时的人工运维做好,然后把中间层部门经理的报表分析好,最后再到顶层的电站投资回报是否成功的评估。所以,是三个层面的”。
他认为,现在电站运维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企业一上来目标定得太大,最后导致软件过于复杂,最后没办法用。“太多的数据也没办法看,哪里需要去甄别,哪里的数据不应再上传,哪个点的数据应该由什么人掌握,这些方面很多企业是不掌握的”。所以,要对平台的信息进行分层过滤,“不能什么信息都跳到老板那里去”。具体来讲,就是要分类处理,有些在本地解决就可以。比如,今天本地出现了限发的情况,出现了打雷的情况,这属于操作层面的,都在底层解决。
曹仁贤认为,这是阳光电源的最大优势所在。“分层的运维结构决定了,只有深刻理解这个行业,才有可能把握行业的特征和重点。否则,最后数据就成为一个大负担,每几秒钟就传过来,海量的数据,存放也是要钱的”。
其中有些统计数据,要为下一个电站或者其他电站做对比。数据经过归一化的运作,比如日照标准的归一,可以分析这个电站的绩效为什么比另一个电站差,下一步怎么改进。
曹仁贤将电站运维中大部分的日常生产管理内容,比作柴米油盐,但更核心的内容是学习类的,就是掌握学习曲线,为下一个电站投资减少错误,“这个价值更大一些”。
互联网最大的功用在项目前期
和当年壮士断腕般砍掉收益颇丰的电源业务,全力进军逆变器市场一样,曹仁贤坦言,现在阳光电源的战略布局,再次带有了转型的味道。
但是,对于汹涌而来的互联网大潮,他显得更为理性。“我们在转型的过程中,要牢牢扎根,是产业+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这样可以做的扎实一些,有利于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容易昙花一现,容易出现泡沫和空心化。”曹仁贤说:“我们和其他人理解的不太一样,我们更冷静一些”。
“乱花渐欲迷人眼”,互联网时代,多少人靠讲故事,讲出高高在上的溢价。但对于太阳能电站来说,当故事讲出来,就已经成为历史,因为投资已经结束了。
很多人在迷人的故事中忘记了用常识思考问题。
比如,电站一旦落成,其地理位置已经固定,光照条件、土地成本、温度和环境都已经固定下来,太阳能电池板的倾角、间隔也都是确定的,设备情况已经是既成事实。此后,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如何,主要就是运行可靠性的问题。所以,对于已经投资决策的部分,只能修修补补。
“光伏电站的可靠性,一定是设计出来的,不是运维出来的”。曹仁贤强调,“现在要防止泡沫,防止互联网时代过度依赖计算机,过度依赖信息手段。技术和原理、理论的设计能力没有太大提高”。
“大家一定要控制能源互联网的期望值”。对于互联网的能力边界,他心里有清晰的界定,“互联网使运行维护更高效快捷方便,所以能接近原来可研里的发电量和投资回报,能达到设计收益,这就是能源互联网最大的价值”。
事实上,基于能源互联网的优化,往往只能为下一个电站做,因为当前的电站已经无法做大的改动。在运营环节主要就是维护。
曹仁贤这样解释:“比如,今天电站停了一次,如何让它明后天不要再停。现场如果没法诊断,就要通过网络手段,就像医院的互联网专家门诊一样。这都是可以的。但是停了的收益是本来就应该有的,由于管理不当使得停的更多,就达不到原来的预期”。
也就是说,基于互联网得到的优化,实际上并不是项目的额外红利,而是原本就应该有的收益,被各种因素干扰减少了。互联网的最大作用在于将这些损失降到最低。
“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深入研究,需要大刀阔斧的变革,但是也需要理性的看待他带来的收益。这点,很多人很难理解”。曹仁贤认为,互联网最大的功用是在项目前期,项目还没有开建的时候,进行优化。比如,通过大数据对比选择供应商之类。
“互联网对于电站的投资建设、规范采购、适者生存、优秀的产品和电站的胜出,作用非常大。对于当期产品的作用,就是确保原计划的收益。就是这两点”。曹仁贤对互联网作用的总结是业内少有的脚踏实地。“不会一窝蜂去追,冷静思考下来,找到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对于现有电站的查漏补缺,一个是对于未来电站的经验教训和纠偏预防”。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阳光电源的大事很多。比如,与三星[微博]SDI合资公司的储能项目产品预计2016年6月份左右投产。2015年4月定增资金支持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产品项目”也在加紧建设。曹仁贤认为,未来三年时间,电池价格有望再下降30%左右,电动汽车的爆发期会在两三年后,比原来想象的更快。
这些新的产品线布局,粗看纷繁,细看都有千丝万缕联系,都和阳光电源赖以起家的逆变器主业接近,属于同一种技术,协同效应明显。
曹老师还在战略大棋局中不断埋下新的伏笔,比如VTOG(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充电模式、太阳能充电桩,用他的话说,就是“技术上要做好准备”。阳光电源还投资了一些新能源电站,有意参与今后的电量交易。安徽是电改试点省之一,目前阳光电源也在申请售电公司。
对于布局节奏的把握,曹老师心如明镜,“各个板块都有关联,还要踩好时间点,不要成为先烈。本来是一场马拉松的比赛,结果你用短跑的方式跑,钱烧光了,最后团队就散了”。
对于“十三五”,曹仁贤信心很足,“这个五年的机会,对可再生能源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前五年中有些企业成为先烈倒下了。这个五年是最好的机遇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分到这杯羹?一定要深刻理解,要聚焦,要创新,要在平台上跳舞”。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