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钟熙:两岸在创新方面有很好的合作前景――搜狐财经专访台湾工业研究院院长李钟熙
11月5-6日,由远见杂志主办的“华人企业领袖高峰会”于台北圆山饭店隆重举行,论坛上搜狐财经独家专访了台湾工业研究院院长李钟熙。
在创新方面两岸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搜狐财经:像台湾工业研究院这样以将科研转化到产业为目标的机构在大陆比较少见,大陆更多的是纯粹的科研机构,或者是企业的研发部门,这方面经验还要向您取经。台湾的创新和创造力在亚洲有目共睹,马英九先生在昨天的演讲中也谈到,虽然台湾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创新和创造力却不错,在您看来,哪些因素培育了台湾的创新能力?
李钟熙:创新可能有很多方面,从纯粹上的科学技术所产生的创新,有很多是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创新,如果是纯学术性的研究也非常重要,我相信中国大陆在这个部分有非常多的科学家、有非常多的研究人员,他们都有很杰出的研究,当然从数量上比起来台湾就少很多。但我觉得台湾比较擅长的是怎么样把这些科学技术做应用和商业的转化,这跟很多条件有关系。
一个条件就是人从小时候的训练开始,这也是一个教育体系跟社会体系、生活的环境、政治的生态都有关,台湾现在的年轻人自主性很强,比起上一代非常守纪律、刻苦耐劳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素质更高,这样就有很多创新的元素在里头,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台湾有很多年做商业化、产品化,在自由经济里运转很久了。另外是对智慧财产权习惯跟经验也是鼓励创新的条件。
创新是有很多条件的,两岸的创新条件不一样,各有优缺点,我相信将来双方互补的机会是很高的。
搜狐财经:如今大陆对创新越来越重视,您觉得这会给两岸合作带来什么机会?在创新方面两岸有怎样的合作前景?
李钟熙:创新有技术、生活、设计、运营模式上的创新,创新环境各有不同的条件,创新也需要一个更大的环境、更大的市场,这对创新也是有帮助的,中国大陆市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很多样化,这就带来很多可能性,这对创新是很有帮助的,有一个这么大的市场要实现产业化,这对两岸而言都是机会。
两岸都在进步,尤其中国大陆进步的更快,有很多方面是可以互相合作的。现在我们讨论的合作项目就有很多,比如说半导体照明,这是一种非常节能LED的照明。台湾在过去芯片方面有很多的经验、很多的基础,所以LED芯片的水准是非常高的。反过来,中国大陆在照明应用方面有很多的机会,高速公路、室内照明,包括像水立方、鸟巢这些照明做的都非常好。从整个照明工程方面的应用中国大陆有很好的基础,从系统到应用到元件和芯片技术两岸的结合都非常好。
在生物科技方面有是一样,像中医、中药方面的研究,我相信也是有非常大互补性的。另外就是通信、网络的合作,还有能源、光伏产业的合作。
中国有很多的研究人员,这些好的构想怎么能够产业化造福更多的人,这在技术研究方面我相信大陆有非常大的优点。在商业化、产品化、应用面的推动我想台湾有很多的经验。另外台湾有很多经验在元件、芯片这方面,中国大陆在系统方面有很多经验,这两个也可以互补,我想这些都是很好的机会。
新能源产业需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制衡
搜狐财经:经济危机和气候危机使得中国大陆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现在对新能源方面的投入在局部领域,出现了一种产能过剩的现象,比如风电,您怎么看待现象,您觉得新能源产业保持什么样的发展节奏才是合适的?
李钟熙:我想能源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业,跟这个类似的还有医疗、健康,这也是另一个类似的产业,这种产业被社会关注很多,有很多新的做法风险也比较高,这需要政府协助、推动,但从产业化角度来讲还需要一些市场的机制来制衡。我们过去一个最大的经验就是,中国大陆比较像计划经济的模式,也就是说政府扮演非常大的角色。而台湾在过去主要还是靠民间企业,民间企业有市场经济的调节,其实政府很难有这么英明的政府,大家都觉得英明的领导、英明的政府,而在台湾大家觉得还是比较靠市场机制的运转,所以这两个要互相搭配、互相平衡,政府的推动有的时候会失去市场机制的平衡,所以这两个都需要兼顾,市场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我记得早期有段时间像房地产一样,像上海越调越多,所以需要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市场机制会平衡这样的现象,但市场机制有点过头再回头、过头再回头,在这个回头过程中其实就是淘汰一些没有效率的,所以我觉得过剩是短暂的,因为能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光伏产业现在才开始起步,你说现在过剩,纯粹是由政府补贴当然就会启动的快一点,但纯粹从市场的采购情况现在肯定已经过剩了。台湾产业也有一窝蜂的现象,在这个现象过程里比较没有效率的就会被淘汰,所以未必也不是一个不好的情况。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