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消纳是一道绕不过的难题,但国家确立的蒙东能源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这里,电网风电渗透率超过了全球风电消纳最好的丹麦,风电年利用小时数达到3300小时,大幅高过其他省份2015年的数据。
通过资源、电、下游产业的联动,蒙东能源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实现对资源的充分使用,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新能源消纳的一种新思路。
产业链协同发展拉低用电成本
循环经济很早就被列入发展重点。2009年循环经济法进入实施,2013年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要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按照当时的部署,以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学、建材、造纸、食品、纺织十大产业为主的传统高能耗产业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为此,国家确定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给予财税等扶持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经有6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落地。《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提出,推行定点集中利用,构建煤—电—铝—建材产业链,并“在十大重点行业推行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
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的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体现了煤、电、新能源、铝行业的融合。通过循环经济实践,这一2013年投产的项目,不断实现绿色收益的提升,抵御了产业链下游产品电解铝的市场低迷。
通过循环经济实践,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的实施者蒙东能源2015年相比循环经济投产前的2013年成本下降,效益提升。
蒙东能源副总经理王铁军认为,电解铝市场价格已接近盈亏平衡点,通过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才保证成本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优势。2015年示范工程全年供电单位成本降低0.0698元/千瓦时,折合电解铝吨铝供电单位成本降低949元/吨,降低供电成本8.07亿元。低成本保证了下游产品的竞争力,电解铝依然在行业中处于有利地位。
就地高比例消纳风电的绿色模式
近年来,弃风限电形势加剧。国家能源局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728小时,同比下降172小时,;全年弃风电量339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是风电发展以来弃风率最高的年份。全国光伏发电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133小时,弃光也开始露出端倪。
弃风限电在三北地区尤为突出,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测算,从弃风问题抬头的2010年算起,截至2015年累计弃风电量接近1000亿千瓦时,这一数据与2015年三峡大坝与葛洲坝发电量持平。
国家能源局三令五申要加强可再生能源消纳,政策密集。今年2月份,国家能源局发文要求,挖掘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电能消纳潜力和电力系统辅助服务潜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3月出台《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设立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
3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落地,对地方政府、电网、发电企业均承担收购可再生能源责任。4月11日,国家发改委批复甘肃、内蒙、吉林进行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
目前提出的政策主要是通过市场交易、发电权置换促进风电消纳。蒙东能源的循环经济示范,则以综合方式提高了风电消纳,风电几乎全部消纳。蒙东能源的资料显示,示范工程内30万千瓦风电年利用小时数高达3300小时,全部消纳配合劣质煤发电炼铝,实现了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有效结合。
这一风电利用小时数比内蒙古2015年的1865小时高出一大截。蒙东能源将火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整合进入当地智能局域电网,电网风电渗透率在我国首次达到了38.25%。蒙东能源还利用露天煤矿闲置排土场建成2万千瓦光伏电站,所发电量用于露天煤矿开采。
推广经验需构建能源消费端
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是中国首个“风—电—铝”绿色产业链,其所有产业链都在示范地内构建。霍林河地区已形成年就地消纳2600-2800大卡劣质褐煤1000万吨、180万千瓦火电、30万千瓦风电、81万吨电解铝产能的煤电铝产业集群。
火电、风电都被整合在一个智能局域电网中,即按照循环经济的特征,煤、风、电、铝产业链的产品是电解铝。
王铁军解释说,电解铝是高耗能产品,同时也是高载能产品,蒙东能源把污染环境的劣质煤转化为了电解铝。在电解铝生产中,还用到十分之一的风能,将它也储存到电解铝中,实现了变废为宝。
蒙东能源副总经理刘建平分析说,智能局域电网风火互补电力调度技术的运行参数和经验,对今后提高高载能行业和高排放行业接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能力,积累大规模风电非并网运行的经验,具有借鉴作用和示范意义。
蒙东能源下一步还计划将光伏发电也整合进局域电网。蒙东能源董事长刘明胜透露,下一步将进一步增加绿色能源的配比,智能局域电网将不仅包含风电,还将融入太阳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华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符合霍林河模式复制的要求,下一步将复制这一模式。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