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青海光伏:让梦想照亮现实

   2016-04-27 青海日报黄晓姝12910
核心提示:十二五以来,在国家清洁能源战略推进和省内光伏产业引导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青海省光伏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
“十二五”以来,在国家清洁能源战略推进和省内光伏产业引导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青海省光伏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硅为主、多元发展、集中布局”的产业发展格局,从光伏材料、电池组件到光伏电站的光伏制造全产业链日趋完整,环环相扣,并正在构建成为全国重要光伏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光伏发电基地。

似一盘星罗棋布的大棋局,青海光伏产业将光伏材料、电池组件的制造合成,“落子”于创新科技汇聚的省会西宁;将光伏电站分布至全省太阳能资源和土地资源最具优势的柴达木盆地、海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呈辐射状布局全省光伏产业基地。

五年间,飞速形成了集多晶硅料、铸锭、切片、电池及组件、光伏配套产品和光伏电站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

五年间,攻克了还原炉国产化、冷氢化、N型电池等一批国际性技术难题,把产业技术优势牢牢锁定在青海这个经济欠发达省份;

五年间,通过光伏产业的吸引,青海培育出了黄河公司、亚洲硅业等一批国内著名的光伏行业龙头企业,产业规模、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

近年来,青海省以“一年一百万千瓦”的建设投产速度,在国家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产业布局中,开始持续发力“领跑”,并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光伏制造:所有光伏电站配套产品“一站搞定”

看好青海的资源、能源优势,2014年,全球领先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商阳光电源落户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将总投资2亿元的光伏产业逆变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部分转移至青海,目前产能为1GW,可以满足青海及周边地区光伏逆变器的供应。

2015年5月,“兆瓦级光伏逆变系统项目”启动。可别小看了这个项目的投产,据业内人士介绍,因为对产品质量和产品工艺的极高要求,有着防雨、挡风沙、抗震等特点,兆瓦级箱式逆变器能够独立应用在环境恶劣的光伏项目中,顺应了光伏电站容量大型化、建设快速化的发展趋势,为光伏电站提供长达25年可靠的保障。

中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新能源分公司,一家土生土长的新能源生产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从多晶硅制造——切片工艺——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一体的上下游光伏产业链。

像这样光伏产业链上的,还有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新建的1.5GWH储能电池项目,2104年6月,两条储能电池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形成产能460MWH,2016年计划再建成两条生产线。

翻开青海省光伏产业链配置电站项目表,电子级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光纤预制棒、蓝宝石晶体、高倍聚光光伏发电、储能锂离子蓄电池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项目,组合起来串联着青海光伏产业的整个制造链条,这些都是在短短五、六年时间内,青海省委、省政府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光伏产业发展思路,从战略层面将其列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有选择招商引资的结果。

东川工业园晶硅基地、南川工业园高倍聚光太阳能电池基地、海东工业园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基地、海西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光伏制造和光热配套产业基地,分布错落有序,各具特色、多元发展的光伏产业发展格局正在进一步明晰。

来自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投产光伏制造企业12户,累计完成投资约150亿元,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从业人员1万余人。

光伏发电: “领跑”全国,向全国最大光伏发电基地冲刺

走近格尔木市东出口光伏园区,在满目的荒漠上,一片沙漠之中的“海市蜃楼”一望无际平铺于眼前,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蔚蓝色的光芒,这就是中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成的并网光伏电站。其中一期20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2011年并网发电,创下了建设规模、总装机容量与占地面积三项“世界之最”,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光伏并网系统工程。

众所周知,青海省,特别是柴达木地区的日照条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无出其右的,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100-3600小时,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加之大量闲置的荒漠化土地,让青海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先天条件无人可比。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盆地如此,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也不示弱。2014年8月,全球最大水光互补并网光伏项目——中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羊峡水光互补二期530兆瓦并网光伏项目,在海南州生态光伏产业园开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群。国内专家认为,这个项目探索了水电和光伏电站协调运行、联合调度的创新模式,项目投产以来,该电站每年将8.24亿千瓦时的绿色能源输送到西北电网。

从2011年开始的短短两三年里,青海光伏发电并网装机相继突破100万千瓦、200万千瓦、300万千瓦,实施的三个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群建设工程,使青海光伏发电势头一直“领跑”全国。年初,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主任张洪平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截至2015年底,青海新能源已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为607万千瓦,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的三成。其中大规模集中并网光伏电站总容量560万千瓦,5年累计发电量170亿千瓦·时。

光伏产业的巨大潜力被释放,除了数量上的不断增长,产业内涵也在不断加深。随着国内光热利用技术的逐步成熟,2013年7月,中控太阳能公司德令哈50兆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一期10兆瓦光热试验电站正式投运,成为我国首个大型工业化运行的光热电站。目前,省内在建的还有储热融盐产能100万吨项目。

“十二五”以来,省政府持续加大了对光伏制造产业链项目的光伏电站指标配置力度。截至2015年底,共累计向亚洲硅业等24户光伏制造企业配置电站容量指标381万千瓦。

光伏产业:着力解决结构性问题,促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随着“十二五”以来,我省光伏制造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发展中的产能匹配、技术提升等结构性问题,以及项目建设征地、并网等要素支撑问题也日益突显,如何解决好这些瓶颈问题,以求光伏产业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工业投资管理处处长何志分析:部分结构性矛盾表现在光伏产能匹配程度不足方面。比如,我省现有晶硅产能1.8万吨,可满足3600兆瓦电池片的生产需求,但现有铸锭和切片产能仅能够满足100兆瓦晶硅电池生产配套,组件、逆变器产能可满足500兆瓦晶硅电池生产配套能力。总体看,我省晶硅系光伏制造产业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产业体系配套生产能力和效率急需改善和提升。

其次,储能技术急待提升。近年来,我省光伏电站容量以每年百万千瓦的速度快速增长,由于省内负荷消纳和电网输送能力有限,光伏企业限电比例增加已成定势,这就需要成熟而又经济适用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支撑,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国内尚为空白。因此,加快推进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锂电池、储热融盐等大规模储能技术实现突破,已经成为解决我省光伏产业面临的最急迫和突出问题。此外,光伏电站项目征地难度大也成为制约下一步产业发展的瓶颈。

针对上述问题,何志说,省上相关部门已经在研究磋商相关办法,下一步重点将放在,持续构建和完善光伏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我省光伏制造产业体系生产效率,巩固和扩大光伏制造产业基地的产业集群效应;加快推进现有产业技术装备升级;推进储能示范电站建设和技术研发,以及加快打造国家级光伏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为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光伏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光伏发电基地的目标,积蓄更多的能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