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让老人走出深山 “光伏贷”带他走上致富路
“我在大山里面住了几十年,住上这样好的房子真的是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于都县罗坳镇大桥移民新村的陈佛生告诉记者。2015年陈佛生从深山里的古嶂片区土坯房搬到了现在的移民新村三层“小洋房”。
据了解,古嶂片区原是于都县罗坳镇的一个行政村,离圩镇有20多公里,平均海拔500多米,当地人称“小青藏高原”。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住房破旧,小孩上学难,村民就医难等现实问题困扰着村民。“孩子上学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陈佛生介绍说。
“不仅仅是我,以前在深山里的村民也都住上了这样好的房子。”和陈佛生一样告别深山透风漏雨土坯房的人不在少数。这主要受益于当地政府对地处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贫困群众进行的梯度安置、搬迁扶贫政策。据介绍,当地政府有两项补贴,一个是土坯房改造,一个是整体移民搬迁,每家大概在4万元左右。其余的除了自筹之外,农行安排了专项信贷规模,每家最多可以贷款5万元,而且政府给予贴息。陈佛生感慨:“这个房子一共花费了14万多,我从农业银行贷了5万多的款,要不是农业银行,这十几万就是我的积蓄都算上也不够。”
陈佛生口中所说的贷款正是农行江西分行因地制宜在赣州推出的“危旧土坯房改造贷款”。据农行于都县支行行长马剑介绍,2014年以来,该行累计发放贷款逾3亿元,重点支持于都县罗坳镇大桥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点、禾丰乡小西湖移民安置点和上欧工业园区移民安置示范区建设,1360多户像陈佛生一样的贫困户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寒屋旧舍,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崭新楼房。
对于贫苦户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于都县罗坳镇大桥移民新村的新房顶上,安装了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光照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光伏发电,既符合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又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稳收增收。
陈佛生展示家里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后,每月设备的发电量统计数。
“对于贫困户特别是无劳力户而言,政府的光伏扶贫不失为一桩大好事,但初装费又是一大难题。”农行于都县支行行长马剑表示,为解决贫困户的初装费问题,农行推出了“金穗光伏贷”产品,贷款最高可达10万元,可采取信用和担保方式。在于引入“政府增信”机制后,对采用“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对象”方式放贷的,不仅贷款期限可以延长到10年,而且在5年的贷款宽限期内,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极大地减轻贫困农户的贷款负担。
“光伏发出的的电卖给国家电网一度电是一块二,我新安装了5千瓦的光伏设备,天气好的话一年发电6000度左右,能增加收入七千多元。”陈佛生特意在手机上备注了每个月光伏设备的发电量,“我以前安装的是3千瓦的发电设备,改成5千瓦的后电量增加了不少。”陈佛生介绍,安装光伏设备的钱也是从农行贷款而来,“如今政策好,5年内自己不用还本金,政府帮还利息,5年后初装设备的钱基本就已经赚回来了。” 陈佛生说道。
易地搬迁让青年人进园进城 “链条式”扶贫打造青年中国梦
在于都上欧移民安置示范区扎根,对于长年居住在深山里的青年陈星宇来说,进城工作与生活,并且在城里有100多平米宽敞漂亮的房子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美事”。
据陈星宇介绍,他以前的房子在半山腰,前后左右都是山,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吃尽了苦头。他现在所住的这套房子有100多平方米,是通过摇号选择的,包括装修下来,总共支付了22万元。“我付了8万元,政府补贴约4万元,向农行贷了10万元。”陈星宇说道。
为实现贫困户顺利移民搬迁,于都政府与农行合作,帮助深山移民搬出大山、融入城镇,改善生存生活条件。陈星宇就是这些易地搬迁贫困户中的一份子。“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和自己的工作问题,我们选择了来城里居住。” 陈星宇坦言。陈星宇的妻子以前在山里种地,现在工业园中的制衣厂上班,每个月工资约3000元。
据于都县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叶晓飞介绍,为让深山移民走出大山脱贫致富,于都县大力实施深山区整体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实行县城工业园、中心镇、中心村社区三级梯度安置方式,并推进深山区整体移民搬迁扶贫“进城进园”工作。上欧移民安置示范区项目对贫苦户加大政策补贴,移民搬进这里时,所购房价是每平方米1400元,远低于当地每平方米4000元的市场价。此外,还享有人均4000元的移民扶贫补助、6个月每月600元的过渡安置补助等。
“农行对县扶贫工作进行了大力的支持。” 叶晓飞坦言,在上欧移民安置示范区项目二期建设过程中,农行于都县支行发放1.6亿元贷款,支持于都城镇化建设,保证了工程如期完工。另外,农行对自筹资金有困难的贫困农户,还为其提供了搬迁5万元移民贷款,并对吸纳贫困农户就业的园区企业提供利率优惠、担保放宽的扶贫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这种“链条式”扶贫,让贫困农民能够搬得出、住得下、富得起。
发展农村电商拉动残疾人就业 精准扶贫路上 “一个也不能少”
江西赣州的宁都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2015年末,有107个贫困村,7.9万贫困人口。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当地政府探索出一条发展农村电商,兴办电商产业园,带动农村青年创业,拉动残疾人就业的脱贫新路子。
残疾人在电商产业园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网上销售当地的农产品。
“对于残疾人来说,能够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得到社会的认可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宁都县飞天电商园董事长刘鹏飞介绍说。靠生产经营孔明灯起家的“孔明灯大王”刘鹏飞在宁都创办电商园,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青年创业。其中孔明灯加工厂就吸纳当地农民700余人,带动300多名贫困农户脱贫。
在刘鹏飞的电商园中,入驻了150余家企业。其中不乏残疾人的创业公司。“我们主要是在淘宝平台上销售一些宁都特色的农产品,每个月能增加2000 到3000元的收入。自己可以养活自己。”其中一名残疾人表示。对于这些入驻在电商产业园的贫困户,当地政府予以三年免租金、免水电、免费提供住宿,并且从电商产业园发出的快递每单补贴2元的优惠政策。农行宁都县支行行长温建荣表示,为推动金融与扶贫的精准对接,宁都农行大力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1820万元,直接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350户。同时,农业银行也加大了对电商产业园的金融支持力度。
刘鹏飞坦言,宁都农行的一路扶持,使得电商扶贫的步伐越走越稳。在成立宁都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时,宁都农行及时贷款550万元给予支持。到2015年末,宁都农行向其贷款余额为1200万元。刘鹏飞表示,电商产业园将继续举办农村电商培训班,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与帮助。据悉,该培训班已经培训学员7000余人,带动5000多名农村青年创业,成为江西省电商进农村和电商扶贫的典范。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