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一排排蔚蓝色的太阳能板搭建起错落有致的光伏“梯田”;村庄里,一块块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斜躺在房顶上。4月19日,记者来到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龚店村,沿着通村公路一路前行,成片成规模的光伏发电设施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村是省级贫困村,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探索出光伏扶贫新模式,并在全省推广。”龚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顾世国开门见山地说。
从不愿安装到抢着安装
“光伏发电是什么?有什么好处?我不能把挣来的血汗钱扔到水里去了。”2014年春,龚店村在全村推广光伏发电项目时,五组村民顾德连第一个站出来,向村干部“叫板”。
“15个光伏发电指标,没有一个村民支持。”村党支部书记赵品强记忆犹新。之后,经村两委会讨论,组织20名村民代表,到洛阳镇永兴村和随县新街镇凤凰寨村现场看农户光伏发电,有的农户发电2800多度,有的发电3200多度,当地村民一算账,一年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
现场看,仔细问,村民代表们眼界大开,怦然心动。回到村里,代表们纷纷向左邻右舍宣传光伏发电的增收之道。一时间,25户村民抢着要安装太阳能光伏板。
“没有人报名安装,我们着急;报名人数太多,指标有限,我们也着急。”赵品强一脸“幸福的烦恼”。万般无奈之下,他们联系安装企业,到村里现场考察,根据房屋的朝向、房顶瓦片的构造、距离变压器远近等标准,筛选了18户。村里采取抓阄的办法,确定了15户村民。
记者在他家光伏电表上看到,截至目前,已发电3975度。顾德连算了一笔账:2014年10月,市里投资1万块钱,区里投资1万块钱,镇上、村里出资5000块钱,他自己出了5000块钱。如今,他已有4900多块钱的收入。不到两年,本钱就回来了。
这令同组村民仇家才艳羡不已。仇家才当时也报名了,因房屋朝向导致光照不足,达不到安装条件,至今未能安装。“今年若是有安装指标,一定要帮我争取一个。”仇家才对赵品强说道。
借来太阳光发出扶贫电
“通过一年的运营,我们发现,15个农户,光伏收入最少的有2800块钱,多的有3500多块钱。”赵品强介绍道,“光伏发电清洁、卫生,不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管理,收入按季直达账户,不存在风险,是扶贫好项目。”
龚店村有6个小组,605户2368人。其中贫困人口55户146人,重点贫困人口31户82人。
如何让贫困户脱贫?去年10月,龚店村瞄准光伏发电项目,将其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对重点贫困的31户,根据居住房屋、交通、距离变压器远近等条件,优先选定了10户贫困户,为每户安装一组3000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去年11月并网发电。
五组村民蔡挹军患精神病,每年住院治疗要一大笔开支,妻子智障,女儿读高中。沉重的负担压得一家三口喘不过气。龚店村将其纳入低保对象,并免费为其安装一组3000瓦的光伏发电板。
“去年腊月间才装好,眼下,已发了160多度电,到账200多块钱。”蔡挹军说。
10户特困户找到了脱贫门路,剩下的40多户怎么办?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星华到龚店村现场调研后,决定在龚店村安装一组集中扶贫的大型光伏发电项目。
“这个项目共投资200多万元,随州市、曾都区担负60%,省作协、曾都区环保分局扶贫工作队及光伏企业各负担20%。”赵品强说,“去年12月上旬安装,下旬并网发电,年可获利30万元。”他们因户施策,对21户重点贫困户,每户每年不低于3000元帮扶,用于发展脱贫项目及贫困户生活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
“蓝板板”充实村集体腰包
“蓝板板”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能不能充实村集体腰包?
龚店村两委会举一反三,在光伏发电和村集体经济增收上做文章。去年12月,龚店村投资40万元,安装了一组5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
“现在,太阳一出来,这些‘蓝板板’就会贪婪地吮吸着每一缕阳光,电表上的数字就会跳动起来,我们的电卡里就自动有钱打进来,村集体每年可获利7万元。”赵品强告诉记者,村里有了“阳光银行”,基础设施建设就有了保障,扶贫开发就能有所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就可以加快步伐。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