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期的硅片抢购热潮已过去了。接下来,市场还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预计多晶的报价将很快走弱。”保利协鑫(03800.HK)执行总裁朱战军今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硅片市场一直是光伏产业的探照灯,它的技术、产能、报价都是光伏业调整策略、布局市场的重要坐标,那么目前多晶下降趋势的出现是基于哪些判断而来,单多晶市场转换是否会来临,对光伏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重要影响?
多晶价格走出倒“V
从去年夏季至今年5月前后,多晶售价走出了倒“V”字景象。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家机构获取的数据看到,去年11月~今年1月,保利协鑫的多晶报价从6.3元/片逐步提至6.5元/片,山东大海、特变电工、赛维LDK及浙江环太等公司报价提升更快,由5.7元/片提至6.15/片,隆基股份(601012.SH)等单晶均价则稳定在了6.4元/片。由于多晶价格的上扬,因此个别时间段单晶的报价甚至低于多晶报价,十分罕见。3月之后,多晶报价下调,目前降至了6.3元每片,而单晶价在6.75元每片左右。
(上图为多晶硅和单晶硅片的价格走势图)
朱战军对于这样的变化毫不惊讶,“多晶报价急速下滑的趋势没有减弱,预计6月、7月还会持续下探。单晶价格不好判断,但两者之间的价格应会逐步拉大。”
为什么多晶的价格会突然发生倒“V”字型的走势呢?首先,多晶价格的大涨本来就不正常,而是政策红利延期所致。
(图为保利协鑫建成的电站项目)
国家本应在2016年年初向下调整光伏电价(国家三类光伏资源区的光伏电价1元每千瓦时、0.95元每千瓦时、0.9元每千瓦时下调),但时间延长至2016年的6月底,也就是业内所称的“630”大限。因此各路电站投资商都赶在“630”之前尽量买入光伏产品,争分夺秒地把电站建成并网、以期获得更好的电价、实现较高投资收益率。多晶价格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也就高开高走。不仅是多晶、单晶,组件、电池及多晶硅等产品的生产线全部爆满。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现象:1至3月,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高达7.14G瓦,其中光伏6.17G瓦,分布式0.97G瓦,创出史上最高装机量。
但紧接而来的3、4月,价格弱市频现。备货多晶和单晶、再抢装电站并指望更高电价补贴的电站投资商已然绝迹,“人们再怎么拼命安装组件及设备,都赶不上6月底这一大限并网了,为什么还要大举采购呢?”资深光伏专家廉锐对记者表示,硅片售价自然而然也要下调了。
第二,全球硅片产量远大于需求量,售价下降合情合理。
首先来看单晶。Energy Trend曾表示,单晶硅片的供过于求已非常明显,2015年单晶产能达15G瓦,实际需求量不过是9.5G瓦。以隆基股份为例,2015年全年该公司的硅片产量为6.4116亿片,销量4.1712亿片,库存高达1.4866亿片,库存比上年增加了78.66%,库存消化看似并不容易。
多晶公司的产销情形是否一样呢?2015年,保利协鑫产出硅片14.968G瓦,销量15.178G瓦,全年产能利用率超过100%、满产满销,硅片市占率40%。朱战军也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公司今年仍会实行类似策略,尽量不会滞留太多库存。
尽管保利协鑫仍然产出与销量并行,但在整体行业库存不低、不少公司仍在扩产的多重力量之下,硅片总量势必还会延续“供大于求”的局面。
2015年年底,全球的单晶产能为15.8G瓦,多晶产能是58.3G瓦,分别比2014年增长20%和10%,两者总计高达74.1G瓦。然而2015年全球的装机量是53G瓦,行业产能过剩,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供小于需。
朱战军判断,今年预计还有10G瓦左右的新增产能出现,市场压力不小。公开数据称,隆基股份就要将单晶硅片的产能从5G瓦扩至7.5G瓦。而第一财经记者从保利协鑫得知,其或在15G瓦的产能上增至17.5G瓦左右,两家公司总计要向市场增加5G瓦的硅片产能。
换句话说,今年硅片的产能将达到84G瓦左右。要与之相匹配的话,全球装机产能也需从53G瓦迈向84G瓦才行。然而IHS近日预计,全球光伏市场的年装机量在2016年将会增长17%,达到67GW。这一预测远低于84G瓦的匹配需求,因而硅片在今年依然整体过剩。
朱战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多晶产能的扩张主要依赖于多晶铸锭炉的升级,G5改为了G6,G6改为了G7;单晶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PERC电池领域。
单多晶市场谁主沉浮?
那么,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谁将在市场更具话语权,更能影响行业走向呢?答案还是多晶。不过该类产品也需在技术、成本等方面继续增强实力。
从2010年之后,多方都在极力预测“单晶替代多晶”的市场会很快到来,“有意思的是,最终结果与预测背道而驰:单晶的市场份额反而在下降。”一位在新能源业内工作多年的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从Energy Trend获得的历史数据中,第一财经记者看到:早前单晶和多晶势均力敌,但此后两者的距离越拉越远。
2005年,单晶、多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8.4%、52.3%;2009年,多晶份额降至43.2%,单晶为37.8%;但2011年至2015年,多晶强势出击,由原先53.8%直冲至76%的市场份额。
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明确,这可能是由于单晶巨头隆基股份2012年之后多年的市场战略定位偏颇而导致的,“彼时,隆基更重视日本、韩国及美国市场,当时出货较好、价格也不低,该公司没有及时把单晶价格、成本降下来,导致单晶的市场份额不及多晶。”
公开资料也证实了他的判断。2012年,隆基股份在海外的硅片销量为5231万片,占全年总销量的28%;2013年,海外硅片的销量占比为73.91%,比例大幅提高。2014年,隆基股份出口海外1.55G瓦硅片,海外占比再度升至77%左右,内地依然不是其主战场。
不过,隆基股份此后意识到了“重海外、轻内地”的问题,2015年调整战略,着手全面推行单晶的金刚线切工艺、降低非硅成本,重设组织架构,建立了硅片事业部、组件企业乐叶光伏、隆基能源、乐业能源等。对于其“未能及时降低单晶成本”的这一外界判断,第一财经记者没有联系到隆基股份方面做出评价。
作为主导整个产业的多晶产品,目前市场份额也趋于稳定。包括保利协鑫、LDK、晶澳太阳能、晶科电力等公司都在上下游一体化生产、销售,无论路径如何,多晶依然将继续占据霸主地位。
就在5月27日,多晶组件巨头晶科电力(JKS.NYSE)宣布了一季度业绩。该公司总收入54.7亿元,同比大增98.8%;一季度营利5.737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2.3亿元也翻了一倍以上。一季度其光伏的出货量为1600兆瓦,同比增长102.7%。多晶企业的业绩暴涨,为硅片的销售也带来了促进。今年一季度,保利协鑫的硅片销量同比增长44.6%,达4.44G瓦;产量同比增加21.5%(为4.23G瓦),公司收入与同期相比,提高了45%。
不可否认的是,单晶也略有优势存在。来自全球的权威光伏咨询机构PHOTON Lab的数据也显示,单晶、多晶组件在同样瓦数下的发电量一样,单晶为1114.8kWh/kW,多晶则是1116.5kWh/kW,多位行业人士也同意以上结论。
而当业主使用同一个系统时,组件成本为50%,剩余的如人工、土地及材料等占40%以上。因而在组件发电量一致的前提下,效率略高的单晶,会为业主在剩余的40%左右的成本上节约一点费用,这也是部分客户选择单晶的原因。但需留意的是,如果多晶价延续下滑,业主50%的组件成本也降低了,总的系统成本也就随之下降,这也是为何多晶市场份额占比长期居于高位的重要因素。
保利协鑫首席技术官万跃鹏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多晶企业会尽快采用金刚线切片技术、降低切片成本,3年内将覆盖30%的多晶产品;开发适用于PERC电池技术的多晶硅片,更大的铸锭也将进一步降低硅片成本。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