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仔细观察近几年光伏行业的竞争轨迹,就会发现一种类IT业的现象,即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同样也充斥着近乎无所不用其极的竞争方式,有的甚至已经偏离正常的轨道。
其实,这并不奇怪,而且很可能愈往后竞争方式会愈加极端。
可以理解的是,在整个行业的“蛋糕”仍然会不断做大的时候,人人都有饭吃,自然会有所收敛和克制。但是当“蛋糕”的规模开始固定的情况下,如何获得更大的份额则必然会成为企业的优先目标。如此,各种手段齐出,也就见怪不怪了。
光伏行业是仍然处在“做蛋糕”的时代,还是已经来到了一个短期内总量难以再扩大而不得不“分蛋糕”的时代,目前似乎已面临一个分水岭。
首要的证据就是,电力供过于求的趋势再次确定无疑,过剩,或将成为电力行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常态。综合各个地方的数据可以发现,即便今年夏季许多地区的用电负荷仍在连创新高,但其整体电力供应却基本没有出现短缺。
其次,对于包括“限电”、“补贴”等各种行业问题的解决,似乎也正在陷入一个怪圈,即期望通过强化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而不是从顶层设计或者通过激发市场的需求,来获得问题的根本解决。
实际上,无论个人还是机构,除非某种需求对其真正不可或缺,否则,一旦使用超过其承受能力的方法,结果可能只会适得其反,而导致“一走了之”。
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难以在一些地区得到有效执行,显示出这种可能的确存在。
悲观也好,乐观也罢,对于当下的光伏行业而言,最要紧的是找到驱动自身得以继续高速发展的内在逻辑。否则,在“分蛋糕”的竞争逻辑下,行业再次剧烈洗牌,则在所难免。
而通观各行业的发展不难发现,那些能够解决行业发展难题的企业,往往也会获得最大的受益,包括经济的、社会的,等等。
一言以蔽之,在从“做蛋糕”到“分蛋糕”的竞争逻辑转换中,光伏企业的竞争重心,应该是在这里——即“解决行业发展问题”,而不是在别处。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