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技术的民营上市公司,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00750.HK正在“一带一路”国家寻找更多的市场。
“我们有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走出去的条件完全具备。”9月9日,兴业太阳能董事局主席刘红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我们早已经做了规划。”
9日当天,兴业太阳能在珠海举办了首次“产业+资本”合作研讨会,并与太平洋岛国汤加签约了一个微电网合作项目。这标志着该公司在海外又一重要项目落地。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
“我们已经跟华为在喀麦隆做了项目。”刘红维对记者说,“在汤加做,只是我们在海外的第二个项目。”
官方资料显示,兴业太阳能是专业从事太阳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及相关功能性新材料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自2009年在香港上市以来,该公司已先后建成广东珠海研发出口基地、湖南湘潭生产制造基地及甘肃武威光伏发电与装备制造基地。
记者在上述研讨会上获悉,目前,兴业太阳能已累计完成建设2GW光伏电站项目,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
“我们已经对(海外)市场进行了一些摸索,多年的摸爬滚打,有了很多经验。”谈及海外市场布局时,刘红维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和在海外市场扩展的影响,我们预测下半年还有更大的项目,就在‘一带一路’。”
擅长BIPV工程、太阳能EPC业务的兴业太阳能早已经涉足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2015年8月21日,该公司与苏州协鑫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约定协同开发、建设相关光伏电站项目。而这将为其开拓海外光伏电站市场提供经验。
过去几年,企业扎堆制造、产能过剩,一直是阻碍中国太阳能光伏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那时它们生产的产品主要出口海外。2011年,国内光伏企业从开始遭受重创,为避免遭受欧美市场高额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一些传统的光伏企业纷纷进入下游光伏电站领域,建设太阳能发电厂,期待从 “建材商”变成“开发商”。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光伏下游应用市场的逐步打开,有优势的企业也开始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光伏电站。甚至,连做地产出身的恒大也曾在2014年宣布斥资900亿元杀进光伏电站。
刘红维对记者说,“太阳能发电是解决局部人用电的最好方案,成本最低,建设最快。”兴业太阳能今后跟央企的合作将会成为为常态化。“他们比我们走出去要早,我们愿意跟他们学习。”他说。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光伏企业已将市场重心逐渐转移至新兴市场。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光伏产品需求逐年增加,“一带一路”地区光伏市场需求也逐渐释放,未来几年海外光伏市场也将成为国内光伏企业重点争夺的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发布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80多家央企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路线图显示,在电力领域,央企在境外建设的电站也涵盖了太阳能。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