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为领先者,这一点我们不仅要感谢像协鑫这样成功的企业,也要感谢那一堆的铺路石们,没有那堆铺路石们没有今天中国硅业的这种状态,大家确实应该感谢他们。”——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
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材料,2005年我国第一个多晶硅生产项目在洛阳投产,当时谁也没想到仅仅三年的时间,国际多晶硅的价格就一路疯涨,从每公斤22美元,一路涨到2008年的800美元。国内大量光伏企业斥巨资涌入上游的多晶硅项目。
提起中国光伏产业布局上游的时代,多家企业抢占多晶硅的“大战”还历历在目,25日晚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大佬们揭露了那场“大战”的激烈场面。
哄抢而上争上游
在光伏产业过山车般的沉浮成败中,光伏大佬回忆起当年的“争上游”,协鑫集团副董事长舒桦这样说道,“争上游,应该说当时的背景和环境下面确实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来钱快,来钱比较猛,大家一哄而上。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其实我们两头在外的格局其中有一头就是原材料长期控制在国外少数大型化学企业手中。当时的多晶硅依赖进口,价格高,供不应求。
我记得当年有色金属协会每个月的统计报表,都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增加了新的面孔,而这些面孔往往都是来自于地产、贸易、纺织等跨界的一些投资,在不拥有技术、不拥有品牌、不拥有成本的前提下,快速地投资了大量的多晶硅产能。”
挖地三尺寻求多晶硅
2005年之后,仅仅三年时间国际多晶硅价格就一路疯涨,从每公斤22美元一路涨到2008年的800美元,硅料供不应求,行业大佬苦不堪言。
“2004年国庆节,德国的朋友请我说,在吉尔吉斯斯坦在山里头有高纯度多晶硅,我说好,我去看看。我从上海坐到莫斯科,莫斯科半夜再坐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简直就像坐坦克,轰轰走到那儿早上两点,第二天带我去看,开车13个小时来回,到山里头。结果我非常失望,因为不是什么高纯度多晶硅,是冶金级多晶硅,所以这个就是告诉大家当时寻硅跟寻宝一样。”尚德电力创始人施正荣回忆时表示。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直言道,“那个时候拿不了料就开不了工,到什么程度,满世界找半导体产业用下来的那些,比如表面涂了涂层的硅片,回来把表面洗掉,把里面所谓好的硅料拿来用,一公斤的料要洗几千片,那个时候可以说是挖地三尺把多晶硅料找出来。”
硅业路上的铺路石—协鑫
行业的发展少不了领路者和垫脚石的存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无不感慨的表示,“争上游那确确实实是逼出来的,那个时候我和全球的搞多晶硅的巨头们都有过接触,我给他们提了一个忠告,我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暴利就是一种竞争的开始。我说要不你就降低价格。扩大供应,要么你就到中国去设厂,他们都反对。我们感谢,不仅仅要谢谢当时70多家企业在投资多晶硅,当时的工信部核准了40几家,最后有20几家发了牌照,但是只有几家活过来了。真正成为领先者,这一点我们不仅要感谢像协鑫这样成功的企业,也要感谢那一堆的铺路石们,没有那堆铺路石们没有今天中国硅业的这种状态,大家确实应该感谢他们。”
施正荣对此也说道,“一个产业发展,如果我们上游不能国产化,不能控制我们自己的命运,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感谢协鑫,感谢舒总。”
光伏成本下降有出路
对话进行到最后,舒总展示的高纯颗粒硅引起大家注意,施正荣更是对此表示道,“在国外看人家是实验室,那么现在协鑫已经开始量产了,所以我觉得这个了不起,祝贺你。”
协鑫集团副董事长舒桦说道,“从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的技术进步是十分巨大的。在2009年,国内60片组件仅仅是110W,而到2016年今天,我们60片的组件功率可以做到285W。这是我们协鑫自主研发的高纯颗粒硅,而这个产品在当今世界上仅有两到三家能够生产,比常规的西门子多晶硅纯度更高、成本更低,这充分体现了我们长期在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当中的一个成果。而这样的一个成本不足8美元的多晶硅材料,将会为整个未来的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提供支持。”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