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能源互联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能源互联网与电力体制改革的辨析以及能源互联网探索、落地以及发展问题,专家、企业结合自身实践研究进行了探讨。以下是精彩观点的分享。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曾鸣: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认为根据中国能源和电力的情况以及中国整个体制和资源情况,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技术路线、过程步骤、阶段可能与俄罗斯、欧盟、北美做的工作有所不同,某些方面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最近社会上流传一个观点,说中国能源互联网距离我们现在还比较遥远,这个观点我不同意。我甚至觉得中国能源互联网有可能引领整个国际能源潮流,我也不同意先把能源一部分私有化或者完全市场化再来谈能源互联网。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
我认为能源互联网的提出正当时,今年中国开始电力过剩、结构调整,按照总书记提出来的能源四个革命加一个对外合作,能源互联网在今年落地,两者正逢其时。
真正的能源互联网还是少用能源,将化石能源、清洁能源节约化。通过能源互联网,现在燃煤机组、百万级机组能源利用效率已经到46%左右。下一步还需将需求侧、供给侧和发电企业进行改革。真正的能源互联网是变成人人发电、人人有电,通过储能、太阳能和各种能源,将完全改变五大发电集团+国家电网几十年来的商业模式,我个人认为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前景非常好,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也是迫切需要。目前我们的不少项目、园区已在大面积地实行能源互联网。新疆、内蒙、宁夏,已经建好的有接近2000万千瓦装机的电厂不能上网,能源互联网在上述地区要优先考虑,也许这对我国在整个产业转型、结构调整更现实,对国家和整个民族的安定团结会也将更有力。
金风集团副总裁、天诚同创总经理杨华:
金风做数字化风机智能微网,在践行的过程中,我们秉承大胆做示范项目,在实际项目中总结提炼,提升技术能力和水平,并就项目中反映出的政策问题积极推动政府完善、优化,使政策和产业相关管理制度更符合智能微网、智慧能源以及能源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需要。
电桩科技创始人兼CEO先越:
在充电桩的市场端还有很多体制、机制要破除。我们现在遇到的是电力供给、电力价格、权属运营的问题,现在出台很多政策,一方面从企业角度要多部门联动,形成强有力的商业模式,为用户服务好,让百姓体验好。一方面国家政策出台,应该更多贴近市场端真正的需求,市场端的痛点在哪、用户真正的难点在哪和运营的难点在哪。这样能源互联网可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现在是自上而下进行,能源互联网正好倒逼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能源互联网能做的事情是加速交易的便利,加速轻资产化,所以一定有其价值所在。我们要充分挖掘价值,在呼吁顶层设计的同时,来自底层的电子商务发展,倒逼着能源的大改革,这一改革可能比我们预想得要快。我觉得能源互联网完全能够加速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
具体的零部件如何与能源、大数据连通起来?从最基层的传感器开始,逆变器连接了能源和电网,其中的信息量最大,进行数据截留、传输以及分析,可使大数据的权威性更高,使用更便利。从这个角度而言,就落地了能源互联网战略,比较接地气地为各个能源企业提供服务。阳光就是要利用逆变器这一桥梁,把能源互联网再做实一点。
新奥集团副总裁王世宏:
10年前,新奥提出泛能网这一概念,和现在的能源互联网异曲同工,以多种能源补充和天然气的分布式能源相互协同发展为基本思路。自思路提出来后,就着手落地。目前我们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上百个泛能微网项目,积极探索在集中式能源供给的基础上,发展好分布式能源。
关于互联网平台建设,我们投资建设了好气网,专门用来交易LNG,目前是国内第一家用互联网形式交易LNG能源的互联网公司。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想能源互联网这个领域,不仅能源企业,包括其他业态企业,可以说是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昌盛日电董事长李坚之:
昌盛日电是做综合利用方面的产业,我们的项目更多是关注发电,还有民生,我们大量的项目是在用户侧,现在也在分布式能源基础上探索多能互补,这个还是非常有潜力的。
e充网总裁王齐:
e充网正在做能源的互联网结合的探索和落地的事情。运用互联网+的新业态思维,利用云服务以及大数据挖掘、数据支撑、数据分析来为政府提供对于充电设施公共领域的监督和管理,为政府提供数据决策支持,从最基本的新能源车主用户那里,将用户行为、消费行为、用户痛点等情况收集,基于大数据分析,形成结果给予政府,形成政府对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另外通过云端服务等互联网服务,为充电桩运营商提供行业支持,并提高其管理效率。e充网做充电设施行业的连接器,通过互联网业态新思维,把充电设施领域从用户到政府到运营商到车企到第三方服务平台连接起来,然后进行互联网化的无缝连接。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