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报告显示,频繁停电以及电压过低,仍然是当前供电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而就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来看,大体包括治标和治本两种思路。治标的包括限制部分负荷的用电、增加新增配变及线路等,治本的办法则是将该地区整体列入农网改造计划。
其实,在分布式能源大力发展的今天,对于用电端而言,如果换一种思路,则应该打破电力只有大规模生产、统一输送这种固有的垄断式的思维模式,而应更好的发挥类似光伏这种分布式能源所具有的在用户侧发电、并网的独特优势。
更直接的说,对于一些农村地区,应该鼓励其发展分布式光伏,来解决由于供电线路老化而出现的频繁停电、电压过低等问题。
最新的政策在如何发挥光伏电站更加贴近用户侧这一优势方面,也已经有所体现,只是还不够。
根据新下发的与电价补贴相关的《征求意见稿》,对于分布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全额上网”这两种模式进行了明显的区分。
按照征求《征求意见稿》中的规定,“全额上网”模式执行光伏电站价格,具体补贴发放审批程序按照光伏电站的方式执行。依照现有的实际操作规程来看,由于存在补贴拖欠,其最终发放的周期会更长。
对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偏好,无疑是表达了政策的一种倾斜,即更倾向于发挥光伏所具有的分散生产、贴近用户侧的这一优势。
不过,如果更进一步来看,政策的支持力度明显还不够。
比如,不应该对分布式电站的补贴标准搞一刀切。较为可行的方式是,对于诸如由于存在配电网等因素而频繁停电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则应该通过提高补贴的方式,鼓励其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从而实现一举多赢。
农村的频繁停电难题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8月份《能源监管热线投诉举报处理情况通报》显示,当月的投诉举报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共164件。从业务分类情况看,供电服务方面134件,占81.71%;市场准入方面6件,占3.66%;电力安全方面13件,占7.92%;电力交易方面1件,占0.61%;成本价格和收费4件,占2.44%;其他事项6件,占3.66%。
具体来看,在供电服务方面,个别地区频繁停电、局部区域配网电压低,是投诉举报的主要问题,且大多发生在农村地区。
以内蒙古为例,来自于该地的几起频繁停电投诉中,大部分是由于农村灌溉排水设施的大规模启动而导致供电能力跟不上,不得不对部分线路轮流进行停限电,限电方式为隔日限电。
除了频繁停电外,另一投诉热点则是低电压问题。以安徽为例,来自该省的投诉就包括多起电压过低问题。而导致电压过低的原因,则与该地区用电负荷增大、变压器严重过载不无关系。
分布式的空间
综合国家能源局上述投诉处理情况通报的资料来看,对于农村地区的频繁停电以及低电压,其最终的解决措施,包括限制部分负荷的用电、增加新增配变及线路,以及将该地区整体列入农网改造计划等。
以对广西自治区北海供电局的一则投诉处理结果为例,由于该地区用电负荷增大,变压器严重过载造成电压低。已要求供电公司将该台区列为新一轮农网升级项目,目前已开始施工,预计今年底完成施工。
与之类似,对安徽几个投诉的处理结果,则也是将该台区列为新一轮农网升级项目,目前已开始施工,预计今年底完成施工。
进一步分类来看,农村地区的频繁停电以及低电价,大都与供电能力不足有关。而其供电能力不足,则又包括由于短期的用电大增导致的供电不足,以及长期性的电力需求的增加造成的不足。
如果从投资收益方面考虑的话,对于长期的电力需求,通过配电网的改造可能相对更具有经济性。但对于短期临时的用电需求而言,如果也通过配电网改造的方式来解决,则未必是一件划算的事。
基于此,在分布式能源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当下,对于一些短期性临时的需求,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用电户通过自建或者合建类似光伏电站这样的分布式能源来解决。如此,就可以避免大规模的配电网改造带来的闲置和浪费。
如果延续这一思路,在对光伏补贴电价的调整方面,则可以考虑对不同环境下的分布式电站采取不同的补贴标准。
比如,对于诸如由于存在配电网因素而频繁停电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可以通过提高补贴来鼓励其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以此实现综合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不然,在以核定输配电成本为核心的电力改革中,其扩大的、闲置的电网改造的最终成本,可能就要由全体的用电户来承担,并最终侵蚀电改本应带来的政策红利,导致电价成本仍然难以降低。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