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企业的破产重组热闹非凡!
先是江西赛维LDK进入破产重组,在银行债权人两次投票否决之后,9月30日最终被法院强裁,12家国有银行被迫赔掉200多亿真金白银出局(详见:江西赛维漩涡:12家国有银行是如何被“坑”250亿的?)
紧接着,另一个曾经的光伏巨头天威集团,也在10月8日向河北省保定市中级法院提交了了《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此前,天威集团发行的四期债券共计45亿元已经全部违约。
天威集团作为第一家涉足新能源的国企,曾经的新能源龙头企业,最终走向了破产重组的最后一步,这让我们不胜唏嘘!天威是如何一步步的落到这种田地的?赛维、天威为何又相继掉进了同一个坑?
昔日辉煌:具有军方背景的新能源国企
和赛维不同,保定天威是个历史悠久的国企,其前身为保定变压器厂,始建于1958年。而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营生产电力变压器。
天威集团早在2001年就在上海沪市发行A股股票,2004年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29家最具成长性企业之一,2008年列中国制造业500强第308位,中国机械500强第97位。220kV级变压器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在全国变压器行业居第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吴邦国、贾庆林、李鹏、邹家华都曾去往天威视察并给予了其很高的评价。
虽然一直以来,天威集团的主营业务都是输变电产业。天威集团却不安于此,在2000年,天威集团开始涉足新能源,创立了新能源企业“西藏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涉足光伏的国企。
2002年,保定天威集团下属子公司——天威保变出资4475万元收购了英利49%的股权。2004年起,国内外光伏产业炙手可热,同年,天威保变再拿到英利2%的股份,总的占股比例达到51%,成为绝对控股股东,并将英利更名为天威英利。2005年,天威集团提出了“双主业”战略——输变电产业战略和新能源战略。
根据天威保变年报,2005年天威英利为天威保变实现的净利润为4000万元,占天威保变净利润的比例达到42.65%;2006年,这两项数据分别达到1.3亿元和68.23%,天威保变新能源业务收益首次超过输变电业务,天威集团的新能源战略初见成效。
2008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兵装集团无偿接收天威集团100%股权,2008年3月13日,天威集团完成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正式并入兵装集团,成为兵装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盲目扩张:天威集团出现了巨额亏损
从2001年涉足新能源业务以来,天威集团一口气投资了好几个光伏业务平台,如今大部分都已经难以为继,甚至已经破产。
而天威集团最大的一个败笔就来自于hoku科技。在光伏业务顺风顺水的日子里,天威集团为hoku科技押上重注。
2008年3月,天威新能源未经慎重决策就与hoku科技签订了一个10年期、4.68亿美元的购货合同,并预付7900万美元货款。而在2009年该境外公司濒临破产、无法履约的时候,天威新能源以债转股方式控股hoku科技,并又投入近1亿美元。
结果,hoku科技却成了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天威集团在此投入了大量资金。直到2013年,hoku科技公司启动破产程序,天威集团海外巨额投资都打了水漂。
天威集团另一项巨额损失则来自于多晶硅业务。当初,天威集团进入光伏行业时,可谓是雄心勃勃,其立志于打造光伏全产业链。而天威硅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天威集团想以此来介入上游的多晶硅业务。天威硅业成立于2007年9月,注册资本9.45亿元,其中天威集团旗下上市平台天威保变持股51%。
然而,天威硅业却生不逢时。当天威介入多晶硅业务时,刚好赶上光伏行业“繁荣期”的末班车,很快就遭遇了行业低谷期。待2011年结束,天威硅业已开始亏损,无论其大股东如何向其“输血施救”,也未能挽回颓势。
2011年年末,天威硅业停产技改;2013年,天威硅业的净亏损达到11.68亿元,2014年天威保变最终以债权人的身份申请其破产。为此,天威集团为此付出了接近9亿元的代价。
致命一击: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拥有资源如此雄厚的母公司,天威集团现在却资不抵债,最终走向破产重整的道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威被自己的老东家兵装集团给“坑”了。
可以说,全球经济放缓、新能源产能过剩等因素的确对天威集团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但更为关键的一件事直接导致了天威集团彻底失去了自身造血能力及偿债能力,这件事就是2013年10月份由兵装集团直接主导的天威集团和天威集团上市子公司保变电气之间的资产置换。
天威集团于2013年6月之前一直是它控股上市子公司保变电气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1.3%,而于同年6月份,由于兵装集团的介入,天威集团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保变电气3.52亿股的股票转让给兵装集团,此次转让过后,兵装集团将直接持有保变电气25.64%的股权,为保变电气的第二大股东,为此后主导的资产置换打下了基础。
同年10月11日,在兵装集团主导下,天威集团发布公司与保变电气进行资产置换的公告,保变电气与大股东天威集团进行资产置换。此次保变电气置出的资产皆为处于大幅亏损状态的新能源资产,而天威集团置出的资产则为天威集团主要盈利的输变电资产。
通过此次资产置换,连续两年亏损的保变电气成功于2014年扭亏为盈,保住了上市公司壳资源,但是天威集团则在此次资产置换中被掏空,最终走向了破产重整的道路。回首此次资产置换操作,背后主导者兵装集团的确是很不地道的。
2015年2月12日,天威集团发布公告称:由于天威保变向兵装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161616161股,公司对天威保变的持股比例被稀释,且天威保变董事会决议公告董事会成员发生变动,天威集团已不再是天威保变第一大股东且对其不再具有管理权。由此,兵装集团彻底将天威保变装到了自己的口袋里。
就此次资产置换来看,有媒体评论称,其身为央企的兵装集团是极不地道的,其面对经营恶化的子公司,并没有伸出援手,而是在控制人的主导下将优质资产注入其他公司,这不仅把天威给“坑”了,而且把债权人和投资者都给“坑”了。
深陷泥潭:天威集团4次债务违约
在2015年4月21日,天威集团正式发布公告,未能于当日兑付11天威MTN2的利息,天威集团正式违约,是债券公开市场上第一家央企发生违约,同时也是第一只银行间公开发行债券发生违约。在这之后,天威集团又出现了多次债务违约。
2015年12月14日,天威集团公告12天威PPN001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12月31日,天威集团发布公告,12天威PPN001未能于12月19日按期兑付;2016年2月24日,天威集团未能按期兑付11天威MTN1本息;3月28日,天威集团未能按期兑付13天威PPN001本息;4月21日,天威集团未能按期兑付11天威MTN2本息。
至此,天威集团4期债券全部本息违约,而公司仍处于破产重整进程中,这也宣告了公司基本无重生可能。5月30日,天威集团公告,天威集团破产管理人正公开招募意向重整方。
10月8日,天威集团向法院提交重整计划草案,至此,天威破产重整计划已经有了一定眉目,但总体形势仍处于扑朔迷离之中,投资者和债权人会对此作何反应,是否会同意这一重整方案,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根据前述的招募意向重整方公告,天威资产负债率非常之高。截至2016年1月8日,天威集团总部资产总额为11.05亿,负债总额为104.23亿元,净资产为-93.17亿元,资产负债率943%,严重资不抵债,谁又愿意来做接盘侠呢?天威前途未卜,路在何方无人知。
天威之问:央企始乱终弃的典型?
天威一步步走到如今这般田地,在新能源业务上的失误是一大诱因。先是急躁冒进,盲目扩张,接着在市场突变面前乱了阵脚,高负载问题成为了致命伤,最终不得不走向破产之路,这一点跟另外一个巨头赛维非常类似。
当然,天威败局并非就是简单的因为光伏产业周期变化所致,人的原因还是最主要的问题。审计署此前对兵装集团的审计报告显示,天威集团新能源等投资存在决策不规范等问题。2008年至2012年,天威集团21个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有20个未经董事会审议等法定程序,涉及投资额152.75亿元。
另外一个外因,兵装集团所起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
在入股天威之时,兵装集团看中的是天威的新能源业务。在2007年-2011年间,天威新能源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兵装集团对天威也是非常重视,派驻了集团副总经理李守武出任天威集团董事长。
而随着新能源业务出问题,兵装集团立刻变脸,天威集团成为了“弃子”。天威集团的优质资产被置出到保变电气,还承接了大幅亏损的业务和部分问题债务,最终使得天威集团失去造血自救功能。
兵装集团对天威的处置,被业界评论为是央企“始乱终弃”的典型,而这一系列的资产转移和控制权变动,最终遭殃的却是投资者们,也正如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拷问:
身为央企的兵装集团有违商业基本原则,如果每家经营恶化的公司,都可以在控制人的主导下将优质资产注入其他公司,将严重亏损的资产留给债权人和投资者,那么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谁来保护?
2013年6月份,兵装集团收购天威保变25.64%的股权对价为21.35亿元,这是否经过天威集团债权人同意?以亏损的光伏业务置换相对稳健可以盈利的输变电业务,这又是否合理?如果资产可以不经过债券投资者的同意而腾挪,那么整个市场的规则将为之改写,那么信用何存?规则何在?
这一系列的疑问,值得深思。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