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智能光伏嫁接农业 填补行业空白

   2016-10-26 苏州日报16040
核心提示:传统的农光互补技术一般适用于水产养殖和喜阴作物的种植栽培,而中利科技集团首创的智能光伏+科技农业项目既能满足农业生产机械
传统的“农光互补”技术一般适用于水产养殖和喜阴作物的种植栽培,而中利科技集团首创的“智能光伏+科技农业”项目既能满足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需要,又能保证光伏下每棵农作物获得75%以上的太阳光照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组织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创新项目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可在全国基本农田应用和国家扶贫工作中重点推广。据了解,该项目已申报34项国内、国际发明专利。

记者昨天在位于常熟市沙家浜镇的中利万农生态光伏示范基地看到,与其他水稻田不同,这里的田块上面撑着高高的光伏发电板。中利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柏兴告诉记者,这就是“智能光伏+科技农业”创新项目的成果。他说:“我们将光伏支架抬高到4米以上、支架桩距扩大到10米,采用单板特定角度等技术安装工艺,既能满足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需要,又能保证光伏下每棵农作物获得75%以上太阳光照射,技术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有利于稳产增产。”最近,常熟农业科技部门对示范基地智能光伏嫁接优质水稻机械生产现场进行了测产验收,平均每亩理论产量近600公斤,与大面积生产基本持平。

“智能光伏+科技农业”项目是中利科技集团在创新发展高效光伏电站和实施“农光互补”项目的基础上,创新发明在农业大田上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光伏”云中心自动监控系统,延伸了对农业环境温度、土壤湿度、肥力状况等农业生产环境的自动分析。该项目利用光伏电源设置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设施,利用光伏支架设置喷淋系统,实施智慧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生产,实现了光伏发电与现代设施农业的有机结合。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专家组日前亲临现场考察后指出,“智能光伏嫁接大农业”创新模式实现了全新一代的“农光互补”技术在荒滩地改造为水稻等粮食大农业上的成功应用,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收益型”精准扶贫方面有积极作用。专家们认为,该项技术已具备大规模推广的价值。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生斗建议在基本农田应用和国家扶贫工作中重点推广。

王柏兴告诉记者,目前,国务院扶贫办已将这一项目作为对贫困地区产业组团包县脱贫的“收益型”扶贫项目之一。中利科技集团日前已与15个国家贫困县签订了《全县贫困村光伏+农业扶贫》协议。项目实施后,预计将为每个贫困村带来年约40万元的收益。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