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25年内,人类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面临的挑战非常大,不同国家会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因而,各国面临的挑战也不尽相同。但就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发展成本等问题而言,能源互联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我们需要在技术方面、政治方面、资金方面加大投入,以促进能源互联构想的早日实现。
我来自欧洲,近10年来一直都在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我想告诉大家,在未来25年内,人类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面临的挑战会非常大,或许比我们过去所遇到的一切挑战都大。
2008年前,欧洲各国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占到了世界范围的60%,但这一比例目前正处于下降态势。未来25年,欧洲还会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市场,但可能不再是最重要的市场了,据测算,今后欧洲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只会占到全球能力的15%。
欧洲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是成熟的,在过去一些年,可再生能源在欧洲有很高的渗透率。但如今,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增多,欧洲的可再生能源也面临着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能源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挑战。
大家一定要记住,欧洲是很多国家组成的联盟,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虽然大家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但我们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因此,不同国家会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可再生能源,这样一来会造成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的差异。另外,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什么时候用可再生能源、用什么样的可再生能源等问题也都有所不同,这些都会对输电方产生不同影响。
欧洲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补贴体系也不尽相同,这都会使整个欧洲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情况变得相当复杂。除此之外,欧洲国家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还有各种各样的发电组合,例如在波兰,煤电居多;法国这样的国家发展了很多核能;还有一些国家更多依赖于水力发电,所以可以说,欧洲每个国家在能源发展问题上面临的挑战都是不同的。
我再举个例子,虽然也是欧洲的,但这一点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是人们关注的可再生能源补贴。为什么要有补贴?因为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比其他类型的发电方式更高,但是这个情况在欧洲也发生了改变。研究表明,就长远发展而言,不管是哪类可再生能源发的电,都将比传统的联合循环发电更有经济性,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正在下降,这也会影响到不同国家选择适应本国发展状况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
在欧洲,很多国家的电都是自发自用的,这也会在未来造成一定挑战。众所周知,间歇性是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属性,未来,可再生能源会占到新增能量的60%,但其中50%来自于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这也就意味着你很难预计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和发电时间。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便需要实现能源互联,目前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之间的电力联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就目前欧洲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态势来看,每个在欧盟中的国家都可以完成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但有趣的是,不同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并不相同,例如一些国家可以达到50%的渗透率,而诸如丹麦、瑞典这样的国家,则完完全全有可能超过50%,因此在这些国家间,就一定要考虑电力联网。
那么,可再生能源主要来源于哪些国家?就几个我们熟悉的国家而言,德国肯定会成为可再生能源装机大国。众所周知,德国拥有很多陆上风电,还有一部分海上风电,以及太阳能光伏,在德国,大多数光伏都装在居民屋顶上,而且是居民自装自用。那么对德国而言,如何有效管理众多可再生能源,也是未来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例如,考虑到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最近波兰政府一直在抱怨德国把太多的风力发电输送给了波兰,从而导致波兰的电力起伏较大。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在电力供应方面,大量可再生能源进入到了发电组合之中,但从需求侧看,用户的响应并不是很积极,这便造成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紧张局势,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发了很多电,但另一方面,这些电能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在欧洲能源市场上会造成很多争端,因此,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对欧洲地区十分重要。
未来,各国之间都会有巨大的电力联网需求,但在每个国家内部,我们也要看到加强电网建设的必要性。我们必须意识到,一个国家之所以要把电输送给相邻的国家,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这个国家没有办法在自己国内输导这些电能,所以,加强国内的电网建设对能源互联来说同样重要。
目前在欧洲,电网的互联互通能够有效地应对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其次,为了让灵活的资产得到有效部署,欧洲各国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储能的发展,特别是灵活储能设施的建设,这能使我们每个国家都具有灵活的装机容量,在每个欧洲国家的市场上,都需要增加这种灵活性。比方说在德国市场上,这种灵活的容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希望欧洲范围内的电力互联互通可以达到40%的规模,从而实现对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补偿或调节。
要实现能源互联互通,需要很大的投资。在技术方面,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能源互联的技术要求,并且进行实践;在政治方面,各国也需要围绕能源的互联互通达成政治上的一致;同样,我们还需要资金方面持续的跟进,以推动各国能源互联的早日实现。
本文根据作者在“全球能源互联网高端论坛——中国倡议一周年纪念活动”上的公开发言整理,有删节。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