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太阳能发电站的光伏板距地面仅有0.5米,大多数地面处于闲置状态,即使土壤条件允许,也只能长一些喜阴的矮杆旱田农作物,效益不高。考虑到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在土地利用上的兼容与互补,实现一地两用、一光多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东沟30兆瓦太阳能发电站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协鑫新能源公司在项目设计阶段,就聘请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最终确定种植水稻的方案。
在收割现场,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耀邦介绍说,该公司为落实专家研定的方案,专门设计出一款高支架,使光伏板距地面高达2.8米,比常规施工多投入600多万元。支架的升高,不仅为水稻种植腾出了空间,还让插秧机大显身手,就连高达2.7米的收割机也通行无阻。为增加作物的光照面积,该公司将常规的5米立柱桁架跨度加宽到7米,并因地制宜地研发出96片、单块415瓦的超大组件,比正常组件多出24片,以保证跨度变宽后发电能力不降低。在此基础上,协鑫新能源公司还采用自主研发、领先国内的平单轴跟踪技术,集光控、时控、GPS“三位一体”,对阳光进行智能跟踪,实现阳光直射的最大化。同时,还在光伏板上安装机器人清扫应用端,对光伏板定期清扫,不仅省时省力省工,还省出了人工清扫通道的占地。
省农委水稻专家杨洪建博士对协鑫新能源阜宁东沟光伏水稻项目的优质高产表示高度赞赏。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高支架抬高光伏板,宽跨度合理安装单板组件,使用机器人清扫技术,既使阳光对农作物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又充分利用土地,实现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的完美组合,大大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让一块土地带来两份收入,值得推广。”
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对光照强度有着各自不同的适宜区间。在传统种植中,多余的光照并没有被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有效转化,白白浪费。 光伏农业的兴起,使得同一片土地的阳光实现了 “光伏发电”与“光合作用”的双重利用。农业专家表示,近年来光伏农业方兴未艾,协鑫新能源阜宁东沟光伏水稻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实地研究案例。光伏与农业的结合,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光照条件、不同农作物的喜光性,设计专门的优化方案,在解决“与农争光”的前提下,实现“一光多用”。 协鑫新能源阜宁东沟光伏水稻项目的实践证明,光伏农业是科技兴农的新路子,是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据张耀邦介绍,今年的光伏水稻示范田虽然只有7.2亩,但对于协鑫在全国近70座光伏电站来说,据有破冰意义。明年,协鑫将在条件具备的电站,推广光伏水稻种植,普及“农光互补”的“生态效益”和“节地收益”。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