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新鲜出炉。接下来的4年,中国电力市场将走向什么方向都看它了!所以,必须得整明白《规划》当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点。
中国电力市场的现状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在怎样的土壤中孕育的呢?首先,要明白中国电力市场的现状,把眼光扎根现实,才能明白《规划》的良苦用心。
发电量结构方面,我国发电量在2013年突破5万亿千瓦时大关。我国发电量多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但在2015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在发电总量方面并未实现突破,全年发电总量为55646万千瓦,与2014年的发电总量基本相当。
发电量来看,我国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但2013年起,火电发电量就开始停滞发展了。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虽然发电量占比很小,但是增速很快。
装机容量方面,我国一直处在“打鸡血”的状态,无论是火电、水电还是新能源装机容量都逐年攀升,这导致了电力产能过剩的发生。
用电结构方面,近两年首次出现了用电量下降的情况。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第二产业增速放缓所致。第一产业用电量发展平稳,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用电量也逐年攀升。另外,随着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居民用电量亦保持持续增长。
电力系统投资方面,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除了水电的投资力度有所下降外,其他的火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力度都不小。
总的来说,我国电力市场的基本特点可以用“五化”来概括:供需宽松常态化;电源结构清洁化;电力系统智能化;电力发展国际化;体制机制市场化。
《规划》都规划了啥内容?
《规划》从供应能力、电源结构、电网发展、综合调节能力、节能减排、民生用电保障、科技装备发展、电力体制改革8个方面绘制了电力发展的“十三五”蓝图。
供应能力方面
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4.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电气化水平明显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
电源结构方面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7亿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亿千瓦左右,占比约39%,提高4个百分点,发电量占比提高到31%;气电装机增加5000万千瓦,达到1.1亿千瓦以上,占比超过5%;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将达到5800万千瓦。煤电装机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占比降至约55%。电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发展水电,统筹开发与外送。
第二,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调整开发布局。
第三,安全发展核电,推进沿海核电建设。
第四,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大力推进分布式气电建设。
第五,加快煤电转型升级,促进清洁有序发展。
电网发展方面
筹划外送通道,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合理布局能源富集地区外送,建设特高压输电和常规输电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新增规模1.3亿千瓦,达到2.7亿千瓦左右;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系统安全水平。
升级改造配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大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适应电力系统智能化要求,全面增强电源与用户双向互动,支持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建设。
综合调节能力方面
加强系统调峰能力建设,提升系统灵活性,从负荷侧、电源侧、电网侧多措并举,充分挖掘现有系统调峰能力,加大调峰电源规划建设力度,优化电力调度运行,大力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十三五”期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新增约1700万千瓦,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热电联产机组和常规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8600万千瓦左右。
节能减排方面
力争淘汰火电落后产能2000万千瓦以上。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煤/千瓦时,现役燃煤发电机组经改造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标煤/千瓦时。电网综合线损率控制在6.5%以内。
民生用电保障方面
“十三五”期间将立足大气污染防治,以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为抓手,不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推进集中供热,逐步替代燃煤小锅炉,积极发展分布式发电,鼓励能源就近高效利用。实现北方大中型以上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达到60%以上。
科技装备发展方面
应用推广一批相对成熟、有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试验示范一批有一定积累,但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的适用技术,进一步验证技术路线和经济性。集中攻关一批前景广阔但核心技术受限的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参与自主创新。
电力体制改革方面
一是核定输配电价。2017年底前,完成分电压等级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总收入和输配电价,逐步减少电价交叉补贴。
二是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系。建立标准统一的电力市场交易技术支持系统,积极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完善交易机制,丰富交易品种。2016年启动东北地区辅助服务市场试点,成熟后全面推广。2018年底前,启动现货交易试点;2020年全面启动现货交易市场,研究风险对冲机制。
三是组建相对独立和规范运行的电力交易机构。
四是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2020年前逐步取消优先发电权以外的非调节性发电计划。五是全面推进配售电侧改革。2018年底前完成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培育工作。
仁者见仁 看各路“英豪”如何解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景春梅:紧扣绿色主线
景春梅认为《规划》从四个角度为我国未来电力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在煤电方面,对去产能、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在终端能源消费方面,明确加强电能替代。在清洁能源消纳方面,明确加强电网、调峰能力建设。
景春梅认为,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规划》的出台是及时而必要的。从产业层面看,过去十几年,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绿色发展逐渐为全球所认同,从战略层面看,《规划》对未来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分布式能源将成为未来主流发展方向
韩水表示,“十三五”规划将要着力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当中的弃风、弃光的问题。韩水表示,弃风弃光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布局的原因;二是电网输送的原因;三是系统调解能力的原因。
第一方面我们在风电和光伏的布局上在“十三五”要进行优化,一些弃风弃电的地区要有序发展、适当放缓规模和节奏;二是坚持集中建设与分散建设并举的原则,以就近消纳为主,促进光伏的就近消纳。《规划》中也有多处指出要积极发展分布式发电,包括分布式气电建设、分布式光伏建设等等。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电能替代意义重大
“推进电能替代的意义非常重大。现在大气污染的形势严峻,大量的散烧煤和原油消费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黄学农说。
电能替代的问题应该说是规划里面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原则,电能替代在规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现在各地的雾霾依旧很严重,大量的散烧煤和原油的消费是造成现在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现在的汽车、机场等辅助动力装置,还有靠港船舶使用燃油也是大气污染排放的主要源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三五”规划中我们对电能替代提出的目标是4500亿,按照这个目标“十三五”末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7%。黄学农表示,电能替代的意义非常大,是规划的重点任务。未来,电能替代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电力消费,缓解部分地区现在面临的电力富余和系统调峰的问题,特别是个别地区严重“窝电”的问题。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电力结构或将大变
郑栅洁表示,“十三五”电力规划围绕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展开,将调整电力结构,优化电源布局,升级变电网,增强系统调节能力。显然,或将近期出台的“十三五”电力规划在强调发展目标的同时,调整结构、补齐短板将会成为重头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电力专业委员会主任杜祥琬:第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下滑的背景下,电力市场整体出现了消纳问题,装机规模提升的同时,必须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消纳问题。
杜祥琬认为,在追求发展目标和解决当下行业问题的选择之间,“十三五”应该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这是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前瞻产业研究院:节能环保将是未来五年能源电力发展主基调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力行业“十三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指出:绿色发展、节能环保,将是未来五年能源电力发展主基调,也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再度大发展的一个新周期。在具有混合能源特色的“十三五”,实现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与传统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的协调配合、电源建设与电网规划的协调配合、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之间的优势互补,已成为电力“十三五”规划重要命题。
国金证券: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新局面
拓展国际合作新局面,即是我国电力装备、技术、金融方面的迫切需要,也是目前供电宽松常态化后跨境电网互联互通的必然选择,推动全球清洁绿色电力发展。现阶段我国已与周边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电力贸易,投资巴西、葡萄牙等国电网。
市场化体制改革方面,我们认为“深化”的表现之一是明确三个时间节点:即2016年内启动东北地区辅助服务市场试点,2018年底前启动现货交易试点,2020年全面启动现货市场,研究风险对冲机制;同时加强在放开输配售各个环节、简政放权后的监管和输配电点的核定。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