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这是前三季度陕西省榆林市的GDP同比增速;在其后,是增速为1%的延安市。而同期陕西省的GDP增速为7.3%。这两个传统的能源大市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居陕西省的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位。
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的陕北地区,前些年一直是拉动陕西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但始于2012年的煤炭价格下行,加之石油价格长期低位运行,让陕西这个能源输出大省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
能源重镇的困境
去陕北前,35岁的李英军一直在陕西渭南老家务农,谈起在陕北的坎坷经历颇为感慨。
2011年,在同乡好友鼓动下,李英军和妻子来到榆林,这里一度号称“陕北科威特”。在府谷县一家货运市场内,李英军开了家小饭馆,彼时,门前车水马龙,前来就餐的拉煤司机一度让这个小店从早忙到晚。
也正是看好这样的商机,半年后,李英军让自己的姐姐和姐夫也来到了府谷,在距离不远的地方同样开了一家小馆子。时间到了2012年下半年,李英军明显感觉到拉煤车一天天少起来,生意也越来越惨淡。
坚持到2013年的春节后,李英军和妻子“打道回府”了,临行前,还不忘提醒姐姐和姐夫也早点回去。
2012年是榆林经济发展最后的“狂飙突进”,那一年榆林GDP增速同比增长12%,超过全国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此后,榆林的GDP增速逐年下降,直至今年前三季度的5%。
与榆林情况相同的延安市,长期也是偏重能源经济发展,延安市内分布着众多的采油厂、采气厂,主要是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和中石化华北分公司的矿权范围。
受石油、天然气及煤炭经济走低影响,延安经济发展也在苦苦探索出路。能源重镇陕北地区的困境,也让陕西这些年一直在艰难地思索能源发展的突破口。
能源革命推进以来,陕西能源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来看一组陕西能源发展的关键数字,2015年,陕西原煤产量52224.16万吨,原油3749.73万吨,天然气产量415.91亿立方米。
枯燥数字的背后是陕西在全国能源发展上的地位,天然气、原油、煤炭是陕西能源产业的三张名片,其产量分别位列全国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
这也意味着,陕西在能源革命中的具体实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十三五”能源发展大方向上来看,在煤炭行业,陕西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油气行业,稳步推进绿色高效开发。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推进能源资源深度转化。
化解过剩产能中推进“优煤”
李英军想回府谷继续开饭店的念头始于今年8月份,府谷的老朋友告诉他现在拉煤车又多了起来,让他有机会回来“考察考察”。
“等市场稳定了,过去看看再说吧。”李英军告诉记者,离开府谷的这几年,其实也没有一直在渭南老家呆着,去过吕梁,到过三门峡,但也一直没有相对稳定的环境,还没有哪儿能像当年的府谷一样“钱特别好挣”。
榆林的神木、府谷都是因煤炭而发展起来的县城,两者都曾上榜全国百强县。陕西煤炭的发展方向也牵动着这两个县的“神经”。
“能源革命开展以来,陕西一直在推进传统能源绿色高效开发。”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陕西坚持以大型煤炭基地为依托,以大型能源企业为主体,以高产高效现代化煤矿为重点,稳步推进煤炭产能建设,并加快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煤矿。
上述负责人表示,在重点发展区域上,充分发挥陕北、关中彬长等地区煤质好的优势,增加优质煤炭供应,适度限制渭北老矿区高硫、高灰等低质煤炭供应。同时,陕西还开展了煤炭开发对环境影响、保水采煤等专题研究,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省内最大的煤矿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上,陕煤化集团计划关闭矿井22处(省内21处),退出产能2355万吨(省内2340万吨),占全省50%;需安置职工5.21万人,占全省74%。
在位于西安高新区的绿地国际写字楼里,记者采访了陕煤化集团副总经理孙喜民。
“今年的目标是关闭13处(省内12处),退出产能1101万吨(省内1086万吨),涉及职工2.43万人。”孙喜民告诉本报记者,截至10月初,已经关闭了12处矿井,完成了年度目标的86%,分流安置职工1.46万人,占2016年需安置人数的60%。还有一处王斜煤矿正在回撤井下设备,确保11月底前完成关闭。
“陕煤化集团在煤炭行业低位运行的2013年就开始关闭矿井了,对渭北老矿区没有竞争优势的矿井进行调研论证,制订关闭规划和方案。”谈及去产能中的经验,孙喜民表示,2014年10月,陕煤化以扭亏增效为目标,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将煤质差、成本高、亏损严重的8处矿井进行停产,同时缓建了4处矿井,比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提前一年多时间,为国家出台政策提供了借鉴。
回到陕西全省来看,2015年直接关闭矿井30处,产能667万吨,主动停产、停建煤矿61处,产能1500万吨。主动压减煤炭产量,全年产量下降2.5%,为减少全国煤炭供给总量,促进煤炭行业脱困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矿井、退产能……这些措施的背后,是陕西能源工业希望建立“更加突出资源的绿色高效开发,建立多元化供应体系,推动能源供给革命”的追求。
“稳油扩气”谋求油气转型
油气资源是陕西能源工业发展的另一个重点维度。遥想当年,长庆油田和延长石油分别在陕北地区疯狂扩张,油价的高涨,也让这两家油企成为省内毕业生就职的“香饽饽”。
2012年,国内第一大油气田的宝座被长庆油田抢占,当年长庆油田油气产量成功超越大庆油田,这一度成为中石油对外宣传的一大新闻。同时,陕西省属的延长石油的采油、采气区域也分布在陕西、内蒙等区域,产量以陕北区域最为突出。
“陕西油气资源较为丰富,油气产业发展逐步成熟,省内已形成油气勘探、开采、炼化加工、转化销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来自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的信息显示,在省内从事油气的企业既有中央和省属国企,也有民企与合资企业等,在陕西开展油气体制改革试验具有典型示范意义作用。
目前陕西正在加强与国家相关方面的沟通衔接,争取国家支持将陕西纳入全国油气体制改革试点范围,赋予先行先试权,通过大胆改革探索,力争在理顺央企与地方关系、构建合理开发生态保护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老区脱贫致富等方面,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稳油扩气”是陕西在油气发展上采取的另一项措施,即以提高采收率、常规和非常规资源开发并重实施油气稳步增长。
为此,陕西加强了陕北老油气区、新层系的精细勘探,可持续地推进老油气区、新油气田和新层系勘探开发。同时,加快镇巴区块天然气勘探进程和陕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延长组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加大韩城、吴堡、彬长等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力度,实现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煤层气储量和产量双增长。
“其实从我们这两年的开采重点来看,在区域上的调整还是挺明显的。”来自延长石油的工作人员王玉洁告诉本报记者,前些年公司会有一些国际上的开发项目,但油价低位运行后,又将目光放回了国内,重新挖掘陕北地区的潜力。
此外,在煤炭行业多元发展、转型升级上,延长石油、中煤能源等企业在陕北着力发展煤基化工原料生产。按照多元、差异化和循环经济的思路,突出煤油气盐资源综合开发,提高综合能效、降低煤耗水耗、实现废水近零排放、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煤制烯烃、芳烃等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
打造清洁能源特色产业集群
在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上,陕西加强关中地区燃煤削减,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项目,加快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2015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1.17亿吨标煤,同比增长4.1%左右,较上年回落1.6%,能耗强度下降3.3%。
“清洁能源、新能源”是记者在陕西采访中,煤炭、油气企业多次提及的词汇。
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上,陕煤化依托内部产业之间的代谢和共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实现了煤炭的“吃干榨净”和“清洁利用”。
“我们依托资源优势,在陕北及关中布局风、光发电项目;抓住电力体制改革机遇,以重装集团泾河工业园、韩城龙门工业园、咸阳纺织工业园为切入点,开展分布式光伏、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微电网示范园、光热和煤热发电互补示范项目建设。”陕煤化集团副总工程师何迎庆表示,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已经成为陕煤化转型升级的又一条路径。
在陕西省能源局提供的材料上,记者留意到,陕西还在推动中心城区加快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实现集中供热,替代分散燃煤,关中地区基本实现了每个城市都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机组,全省热电联产机组达到650万千瓦。
陕西还大力实施“气化陕西”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完成后,实现10市1区107个县(区)247个乡镇全面气化,形成“五纵两横一环”主骨架。今后将进一步扩大气化区域和人口,加快乡镇气化步伐,改善农村用能结构。
此外,陕西已全面部署全省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现已完成1560万千瓦,年底前关中地区单机30万千瓦以上机组将全部实现超低排放。陕北、陕南1000万千瓦机组改造工作顺利推进,预计2017年底将全部完成。
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上,陕西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风、光、水并举,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201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45万千瓦,是2010年的2.74倍,初步形成了陕北风电和光伏发电、关中新能源装备、陕南水电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对于陕西能源产业长远发展规划,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时期,陕西将着力推进“陕北高端、关中挖潜、陕南绿色”的能源区域协调发展和能源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着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能源替代,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附加值”两条主线,打造“高端、高效、绿色、特色”的陕西能源产业升级版,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