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很大,老代在电源江湖里走了二十年,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全球的电源市场谈清楚。这次见到了一个做了40多年电源的前辈,老代90年代出道时,人家已经是跨国公司的高管,老人家话已经讲不太清楚了,也只是对电源一个细分领域有一定的了解。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有三个,一个是本身电源行业包括的内容很多,很多人终其一生,也只是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打转转,例如昨天刚刚新任命为Vertiv网络能源(艾默生网络能源更名后的新公司)的全球老大Rob Johnson,在1987年创立SEC,在1997年将公司卖给APC,后面做成APC的全球CEO,在施耐德收购APC后离开电源行业,现在由通过Vertiv的资本方白金投资重新进入电源行业,坐上全球电源行业第一的老大,看看Rob的简历,其实他对行业的了解,主要也就是IDC和DPG分销UPS行业,而这个行业,也仅仅是众多电源行业细小的一个分支。另外是全球的地域区别,全球的主要市场,有北美、南美、亚太、中国、印度、欧洲、非洲和独联体等市场,要能够对这么多纷杂的市场全面了解的人也为数不多,老代曾经听过一个德国人讲中国电力市场,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只是皮毛,讲讲故事可以,但是要作为市场分析,专业度还是差了老远。了解了上面两点,也远远不够,因为还是缺少时间的维度,就是对一个行业的历史演进和未来趋势的研究,这一方面知道的人全球也数不上几个。老代曾经看到过一些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写的全球某一个电源市场的细分报告,大部分看完后只能哈哈一笑,这些人花一个两个月写的报告,也只能看看而已,千万不要太当真。至于一些公司出钱让人写的报告,其客观性就更是大打折扣。
其实全球电源市场的真相只有一个,每个细分行业,每个电源公司每年的销售数据都有,只是没有一个组织讲这么多碎片的信息加工、整理成一个相对客观详实的报告。大部分人的工作,对于全球市场的了解,最后呈现给大家的无非是瞎子摸象,从自己的维度和视觉对真相进行分析,最终也只能是一家之言。老代今天准备花一个多小时对这个话题进行描述,也只能对一些市场进行定性的描述,所以就叫浅谈。
中国从80年代一个传统农业社会,我们在全球电源行业的参与,最早也就在90年代,当时是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根基于庞大的国内市场,我们的电源发展也是走过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市场相对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不仅有宽度,也有纵深。以瑞典为例,瑞典的电源公司的兴起,也就是爱立信通信设备的扩张,随着爱立信在交换机和无线、手机终端在80年代的兴起,也培养了当地最大的电源公司Ericsson Energy System,瑞典整个电源的行业的需求相对单一,基本上也没有其他像样的电源公司,这个公司在1999年被艾默生收购后,人员有2000多人,后面随着艾默生在亚洲的扩张和寻找更低成本的国家的策略,这个2000多人的公司在2005年老代去拜访时,人数已经降到200个,基本上推出了全球电源的市场。而中国的电源市场的宽度,应该说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法和中国PK,例如最近几年LED照明的兴起,促成了英飞特和茂硕这样的LED电源公司,光伏的市场的兴起,促成了阳光、易事特和科威尔这样的光伏逆变器和配套公司,而风能的起来,也推动了禾望电气和海德等公司,充电桩行业的兴起,也推动了特锐德、华商三优和南京能瑞这些充电桩企业的崛起,类似这样的情况,天天都在电源行业上演,身边到处都有电源人发财致富的成功故事。第二是中国市场的纵深,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电源行业的多样性,也和中国的经济机构和收入配比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有全球最富的人群,也有庞大的中产阶级,也有广大的蓝领人群,也有中西部从来不愿意走出来的老少边穷的赤贫阶层,每个阶层从绝对值来讲都足以支撑庞大的产业机会。以机房的后备电源为例,有亚马逊等国际一线公司和中国银行这类不差钱的金主的需求,这类客户的需求基本被国际前三的UPS厂家垄断,而军队等保密要求的高的、国内一线公司和二线城市的很多客户,基本上就是易事特、科华恒盛、科士达、华为和英威腾的天下,三线四线市场,很多被佛山不知名的小厂所垄断。如果客户更屌丝一些,干脆不上在线式的UPS,这个市场又被一批不知名的EPS厂家所蚕食,而在这些EPS厂家里面,又分为高中低等。从商业模式来分,有的厂家做品牌,有的厂家专业做ODM和OEM,或者兼而有之。
中国电源公司的兴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也差不多从90年代的模仿和抄袭,做国内三线四线市场,到2000年后的进入国内一线市场,在2010年后,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电源公司在中小功率段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已经进入全球一线市场,在高压大电流的大功率市场,例如HVDC和动车的核心驱动,国产化率较高,和西门子 、ABB和施耐德等公司还有差距。
全球主要的电源技术,基本上来自欧美的电源公司,电力电子行业的起始在1974年左右,欧美公司基本独霸电源电源市场20多年之久,随着中国和台湾厂的兴起和逐步替代,到现在欧美公司已经在整机业务上逐步萎缩,欧美电源公司的强项回归到主要在芯片和一个先进器件的研究,Eltek、Powerone和GE等公司的电源曾经比较彪悍,这些公司要么被台湾厂收购,要么业务停滞不前,前景堪忧,一个行业要是被中国企业搞定了,就会寸草不生,其他国家的人要重新踏足在寸草不生的土地上,太困难了。有人也曾经和老代聊过这个话题,说一个中国人做的东西大部分被老外赚走了,老代说也不一定全对,一个1000元的电源,中国公司做出来,5%-10%的纯利率,净赚50-100元,而老外卖的半导体和芯片,在成本中的大致也有200多块钱,别看毛利率高,他们的研发和运营投入大,净利水平也就是在10%,一个电源也就赚个20多元,从赚钱的角度来讲,一个生意机会,从赚钱的总额来讲,未必比中国公司赚的多。再说你天天要产业升级、进口替代,总要给这些电源老厂一些活路,不是讲好做全球产业分工吗?再说,目前在器件方面国内的进步也很大,杭州的士兰微电子、厦门的法拉电子和南通江海,这些公司做的器件水平还是很高的。
日韩电源市场是相对封闭的市场,别人进不来,他们也出不来,真正在电源整机的,在全球碰到日韩企业的概率不大。这一点,很多国人诟病很大,老代觉得完全理解,因为他们的工程师的英语水平和中国的同行差不多,从语言和心理上来讲,他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国人当然也喜欢和中国人做生意,一样的道理。非洲和第三世界的国家,在工业社会和全球化的浪潮中的表现,和中国的80年代差不多,基本是别人的市场和出售原材料的阶段,印度近几年在莫迪的带领下,发展非常凶猛,未来有可能是中国在电源行业的新晋竞争对手,从慕尼黑电子展很多印度公司都在参与,他们一个月100多美金的工资和深圳现在一个月600美金的工资来讲,在很多人工费用占到主要成本的低端电源上,未来会有很大的优势。
欧洲的一些国家,未来的电源行业迟早会没落,今年碰到一些奥尔堡大学来的朋友,他们说丹麦的学霸们基本去学生物制药、金融等热门行业,当地的年轻人基本不学电力电子了。11月份,老代去拜访荷兰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相当于国内的清华,当地的人也不学电力电子了,因为荷兰除了飞利浦、壳牌这些大的企业,没有像样的电源公司,也不会有太多的就业机会。目前实验室里的白人,很多是东欧过来的,其他印度、中国来的学生比较多。等到最后一批老电源人十几年后退休,这些国家的电源行业基本上也就消失了。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了新的人加入作为新鲜血液,这个行业迟早是不会太好。
中国的电气工程专业,最近几年比较吃香,因为一些好学校的电气工程专业,毕业之后基本上都可以去电网公司,老代到很多大学,就听到电力电子专业的老师抱怨,自己的学生继承衣钵的不多,到了电网公司基本上大部分废掉了。这个可能和90后的心态有关,喜欢轻松稳定的饭碗。这也挤压了中国电源公司未来的竞争能力,因为企业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一个行业没有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人才加盟,这个行业的整体水平也不会上去。电网公司在电改后的日子不会好过,现在的垄断和清闲,不代表未来是这样,电改的到来和各种分布式能源的兴起,也预示着电网好日子的终结。真正看这么多年,各种电源公司的兴起和上市,一个上市公司,就意味着几十个亿万富翁的诞生,老代身边的做电源的朋友,身价过亿的至少上百个了,从性价比来讲,到电源公司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这里老代也给电源公司做个广告,鼎汉、南都、中恒、阳光、汇川、英威腾、英飞特、易事特、科华、科士达、蓝海华腾、海德和茂硕等等,大家可以去查查这些公司的股东结构,大部分都是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相关的专业毕业的。
在一个别人撤退,我们前进的日子里,中国的电源公司还是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在一个电网电力电子化和用电设备电力电子化的大环境下,未来的10年,仍旧是中国电源公司的春天。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