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光伏行业部分落后产能不能及时退出市场、先进技术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光伏产业整体技术升级缓慢、光伏发电工程质量存在隐患等问题,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认监委于2015年6月联合发布了194号文,首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的应用和产业升级,另外也是为了加强光伏产品和工程质量的管理,194号文共提出了8条意见,其中第三条意见是;实施“领跑者”计划,并规定了“领跑者”项目要采用先进技术产品。
但“领跑者”计划只提出了先进技术产品应达到的指标(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6.5%和17%以上;高倍聚光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0%以上;硅基、铜铟镓硒、碲化镉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2%、13%、13%和12%以上),并没有明确哪种技术是先进技术,因此在计划的贯彻和执行中出现了跑偏的现象,例如“矬子里拔将军”、淘汰技术的“借尸还魂”等等,唯效率指标是图,出现这种“投机取巧”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其本质原因是真正的先进技术遇到了“技术锁定”。
所谓技术锁定,是指与传统技术相比,先进技术市场导入成本高、认知度低所导致的推广障碍。真正的先进技术产品为何会被“锁定”?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新技术产品问世之初,市场对其知之甚少,而人们又倾向于相信自己熟悉的事物,怀疑新兴事物,不愿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造成市场推广困难;
二是新技术的前期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初期的生产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生产新技术产品需要对原有产线进行升级改造甚至更换产线,成本高,如果没有可预期的规模化应用来摊薄初期成本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新技术行列来降低制造成本,在过度竞争的市场坏境下,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产线升级改造的动力,应用方也更习惯从初投资更低,而不是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的角度做出购买决策。
针对上述光伏先进技术面临的“技术锁定”难题,北京鉴衡认证中心(CGC)研究开发了“先进技术认证”。通过组织电站开发商、光伏制造企业、科研院所、EPC等相关方,进行多次沟通和交流,经多方专家讨论、修改和审核,鉴衡认证制定了《光伏“领跑者”先进技术认证实施规则》和《光伏“领跑者”先进技术认证技术规范》等评价依据。有别于常规的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先进技术认证采用“型式实验+技术评审”的基本模式,除了对产品是否达到基本的技术指标要求外,还会对产品的技术成熟度进行等级评定,突出相关技术在改善产品和系统性能方面的作用,强调技术应用过程的管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更加侧重于对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的评价。
此外,综合考虑光伏行业各相关方的诉求之后,在鉴衡认证的积极倡议下,成立了“领跑者”光伏创新技术推广协作组,吸引技术持有者和应用者的加入,成员包括设备商、开发商、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等。
协助组中的开发商成员优先采用经过光伏“领跑者”先进技术认证的产品,在新建项目中进行试点应用,并对应用结果进行长期跟踪。通过这样的一个新技术推广行业组织,可为技术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经过先进技术认证的产品也将会在2017年的“超级领跑者”基地中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使“领跑者”真正发挥出打破“技术锁定”、引领技术发展、支持产业升级换代的作用。
此外,依托协作组制定的规范标准以及成员之间建立起的互信机制,将大大降低技术采用的风险性,有助于加速新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提升光伏行业的升级换代,降低制造企业的新技术研发风险,加速资金回笼,形成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到新的技术研发中的动力源泉,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逐步淘汰落后的产能和技术,实现良性的循环机制,达到大幅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最终目标。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