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环球企业家》 杂志授权转载,路透对其内容不负责任。)
被清洁技术行业寄予厚望的“拯救人类的最後一次机会”已经错过。投资者必须重新评估此前的乐观预测
文 刘建辉
哥本哈根时间2009年12月18日中午,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主会场贝拉中心内的所有闭路电视上都在直播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发言。当他说到“我们是来行动的,不是来说的”时,站在旁边的欧洲风能联合会(The Europe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汀・卡伊尔(Christian Kjaer)舒展了一下紧皱的眉头。
在随後接受《环球企业家》专访时,卡伊尔说,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对于美国和欧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国家的政府说什麽并不可信,只有把他们的话变成法律文件才行。奥巴马的这句话让他相信,对此次气候峰会无法达成有效协议的悲观预期可能会有所转机。
但是在第二天,哥本哈根会议未能达成任何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而只在美国、中国、印度、南非等国之间达成了一个尚未能获得大会全面通过的协议。卡伊尔的担忧没有得到任何缓解。
尽管这一结果并非多么出乎意料,《环球企业家》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对众多清洁技术领域企业家的采访显示,他们普遍希望此次峰会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杰能科(Genencor)中国区总经理陆格雷(Gregery Rood)的观点具有代表性―政策的支持是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而来自中国的清洁技术领域的领先投资者青云创投总裁叶东更是认为,哥本哈根将宣示人类发展正式进入低碳发展模式―2009年将是世界清洁技术元年。
但现在,这些热情的投资者们必须面对一个後哥本哈根时代的清洁技术世界。一个没有任何实质协议的哥本哈根会议会给他们带来什麽呢?
卡伊尔领导的欧洲风能联合会的总部位于布鲁塞尔,主要任务是游说欧盟委员会及各国政府为风电在欧洲的发展扫清障碍,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这份工作并不好做―欧盟各成员国都有自己独立的风电政策,这使得欧盟难以形成统一的风电市场。他原本预期此次气候峰会在通过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後,能够极大地促进风电在欧洲的发展及欧洲风电市场的一体化。
“在可再生能源这个领域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支持可以是很多样的,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扫清发展障碍,也可以进行补贴。”陆格雷说。杰能科主要生产广泛用于环保、节能领域的?制剂及第二代生物燃料,研发投入非常大。“我们需要确定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对企业要求将更加严格,这样才能让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有更坚定的信心。”
不过,同为可再生能源的风电在美国的发展证明了美国并不是一个可以让人放心的市场。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风电场都集中在欧洲,但是在30年前,风电刚开始发展时完全是另外一个场景。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让很多石油依赖型的国家开始寻求发展可再生能源,风电是其中之一。走在最前面的是美国的加州。1981年加州出台了一项鼓励发展风电的政策,对风电项目给予税收优惠。这项政策直接引发了风电的第一次大发展。
当时的情况是,美国本土并没有强势的风机生产企业。因此当以质量取胜的丹麦的几家主要风机企业去美国考察回来後,带回来大笔合同。此後他们占领了整个加州风电市场。这些企业其中就包括维斯塔斯和後来被西门子收购的Bonus。
或许是由于看到本国的风电市场全被外国公司占据以及石油危机的消失,加州政府1986年取消了对风电的补贴。几乎在一夜之间,对风电的热情从沸点降到了冰点。自此以後美国的风电再也没有发展起来,也没有诞生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机生产企业。
类似的事情并不鲜见。1990年代後半期,由于电力需求的增加,印度政府对于投资者建设风电厂按照装机容量进行税收补贴(不同于美国的价格补贴)。这一政策使得印度成为当时全球最主要的风电市场,也直接催生了苏斯兰(Suzlon)这样的大型风机生产企业。不过,印度同样在几年後逐步取消了补贴,直接导致了大量质量不过关(价格低)的风机的上马,大大影响了风电场的稳定性。自此以後,印度的风电发展也在很长时间内陷入了停滞。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使得风电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这并不能遮盖这个行业的不确定性。不管什麽形式的补贴,只要一消失,风电的脆弱性就一览无余,即使在全球风电最发达的丹麦也难以避免。
此次气候大会期间很多人去参观丹麦的海上风电场。这并没有让身为丹麦人的卡伊尔感到高兴,反而有些尴尬。因为,他们所参观的海上风场基本都是在八年前建成的,最近八年丹麦几乎没有新建大型海上风电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丹麦政府八年前更迭後一度取消了对于风电的补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球最领先的风机生产企业在丹麦,但是最先进的风机并没有安装在丹麦。哪怕最近几年有一个新建的海上风场,我们在组织参观时也会更有底气一些。”卡伊尔对于丹麦政府取消风电补贴的政策颇为不满。尽管最近两年政策有所回暖,但是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一个法律协议来保证政策的可持续性,这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