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16日公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对风光水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2016-2020年的发展给出明确规划。相比“十二五”的对应规划,专家认为,此次规划直指可再生能源当前发展短板,内容更为沉稳、务实。
首先,从发展速度来看,“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可能会逐渐放缓脚步,整体节奏以稳为主。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全部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为7.3亿吨标准煤,较“十二五”末这一指标的目标值增长53%,而“十二五”末这一指标的目标值相对于“十一五”末目标值的增幅为59%。
同时,规划的主要任务相对于“十二五”时期也有所改变。如,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将“积极稳妥发展水电”,较“十二五”对应规划中增加了“稳妥”二字;而对于风电发展的把握,“十三五”时期强调“全面协调推进风电开发”,“十二五”时期则是简单干脆的“加快发展风电”。专家认为,这些措辞的变化,体现了国家在当前电力总体过剩、能源需求减少的大背景下,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节奏的调整。
“得益于风光发电的爆发式增长,以及水电投产规模的快速扩张, 十二五 可再生能源实际发展规模超过预期目标。因此 十三五 风光水电预期增长要慢一些,规模较市场预期也要小一些,但预计能够保证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白俊说。
其次,从发展方向来看,“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侧重能源的落地应用,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规划对可再生能源经济性提出明确目标。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项目电价可与当地燃煤发电同平台竞争,光伏项目电价可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能源的经济性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无论传统能源,还是新能源,都不同程度需要政策扶持和补贴支撑。”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表示。特别是风光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多年来一直靠国家高额补贴政策维持生产规模。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并且规模还将继续扩大,此前的高额补贴办法难以为继。”白俊说,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可再生能源成本正在快速下降,经济性也在提高。
以光伏发电为例,据业内人士介绍,千瓦时电成本已经从行业发展初期的几块钱,降到了如今的不到一块钱。在今年的光伏领跑者项目中,甚至有企业已经报出了千瓦时电0.6元多的价格。“在规划的支持下,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平价上网和平价销售很快将会成为现实,甚至可能出现更低价格。”白俊认为。
第二,规划强调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
弃水、弃风、弃光等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宿疾,且迟迟不见好转。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弃风弃光达到371亿千瓦时,半年的弃风弃光量甚至超过了2015年全年全社会新增用电量。
此次规划明确,到2020年,我国应基本解决水电弃水问题,限电地区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千瓦时利用小时数全面达到全额保障性收购的要求。并且,规划还提出建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可再生能源比重及全社会用电量中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比重的指标管理体系。
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消纳情况的监管将更加规范严格。
此外,此次规划首次大篇幅强调推动储能技术发展。
规划将“推动储能技术示范应用”作为“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八大主要任务之一,用了近400字的篇幅,对储能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详尽部署,明确提出“十三五”要实现储能产业在市场规模、应用领域和核心技术等方面的突破。足见国家对于储能技术的重视程度。
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等先天不足,这也是其消纳困难的原因之一,储能是转变这种不稳定性的有效解决方法之一。
“储能技术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也是能源系统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奠基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能源研究专家景春梅表示。
目前我国储能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管储能材料还是储能技术亟待加大研发力度。“如果大规模储能技术能够解决,对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将有很大促进作用。”白俊表示,看好“十三五”储能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