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国海上风电的行业政策仍将维持谨慎。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看来,国内海上风电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陆上风电相比,目前海上风电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行业技术的成熟度,包括机组、输电及运行维护是否能满足实际需求。
2016年以来,广东桂山等停滞多年的海上风电项目开始启动,三峡集团等企业纷纷高调布局海上风电。种种迹象预示着海上风电正在从前些年的“暂停模式”进入“稳步发展模式”。
事实上,表面上的暂停并不意味着产业没有发展。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今年之所以海上风电领域显得有很多动静,主要是因为,虽然前几年前期工作一直在做,但市场上可能看不到。”表面上的“静悄悄”,背后却是相关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储备。正是这些背后的努力使得海上风电在2016年迎来了外界能够看得见的转折。
而正是有了前些年的曲折,使整个行业更深刻认识到:海上风电风险大,一旦出现问题常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因此,发展海上风电必须要做好技术、市场、运维等方面的准备,要稳中求快,不能单纯追求速度。也正是基于对发展海上风电难度的理性认知,刚刚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下调了海上风电装机目标:到2020年底,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
随着风电行业快速发展及扶持政策的共同推动,我国已具备规模开发的条件和基础,海上风电迎来发展机遇,行业巨头开始布局,抢占市场。“近期海上风电发展势头有所加快,江苏、福建近期不断传出海上风电项目的进展。2015年国内陆上风电出现了一波抢装潮,新增装机量大幅上升。今年陆上风电增长势头将放缓。相关方面或许会将海上风电作为突破口。因此,一些行业巨头布局风电产业也就不足为奇。”中圣清洁能源投资(江苏)有限公司大中国区经理陈海指出。
“海上风电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考虑到陆地风电主要位于我国西北部,当地消纳能力有限,对外输送有赖于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现状,发展海上风电成为当前我国风力发电的方向。如果按照2020年装机目标规模进行估算,未来每年我国近海风电的装机量平均将达到390MW左右,其增速规模十分可观。”中国能建华东装备镇江设备公司项目经理聂光辉介绍说。
除了整机商,以海力风电为代表的制造企业,也已开始厉兵秣马。这几年来,海上风机设备占海力风电集团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预计很快将超过其陆上风机设备的销售收入。此外,海力风电还有延伸产业链的计划,试图在十三五期间能够找到合适的风资源,自己成为海上风电的运营商。显然,海上风电将成为海力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
然而,尽管海上风能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但与陆上风电相比,居高不下的成本却是发展海上风电必须要面对的一道难题。在业内人士看来,海上风电能够“飞”多远,关键在于能否打破成本和技术两大屏障。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技术积累,我国海上风电目前具备了规模开发的基础,但成本不低。业界资深人士任浩翰指出,“陆上风电一般采用架光线的形式,而海上风电要埋设海底电缆,以东海大桥风电场为例,每个承台下面80米的钢管桩必须深埋到海底。如果没有可靠准确的海底地质勘探,重几百吨的风机将有可能发生倾斜甚至沉入海底,损失将达数千万元。”
由于海上环境的特殊性,海上风电主机设备价格更高,单桩、导管架等风机基础施工程序复杂,还需采购配备施工船舶、打桩锤等专业装备,这些因素导致了海上风电建设成本远高于陆上风电。以龙源如东海上风电场为例,潮间带风电场每千瓦造价是同区域陆上风电的2倍,近海风电造价更高。
除了安装难题,风机在海上维修的技术要求也跟陆地不一样。华锐风电总裁徐东福介绍说,“海上风电的运行维护也是技术活,诚如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采用的就是华锐自主研发的紧凑型风电机组驱动链及载荷分流技术、低电压穿越技术等。”
安装和运维技术高,使海上风电建设和运维成本高昂。在上海东海风电场场长荣立人看来,“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本通常是陆上的两倍以上。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分一期和二期,一期投资额为23亿元,共34台3兆瓦机组,平均每台投资额为6765万元。五年质保期满后,运行维护的年费大概是设备价格的1%左右。”
另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统计,海上风电的平均投资成本约为陆上风电的2.8倍。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的平均投资成本约为2400美元/千瓦(折合人民币14743元/千瓦)。另据彭博财经数据统计,中国现有大部分海上风电项目的度电成本约为0.16-0.23美元/千瓦时(折合人民币0.98-1.41元/千瓦时),远高于煤电、气电和陆上风电的度电成本。也高于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海上风电上网电价。
“随着海上风电项目逐步向更远的外海转移以及选址的复杂性,海上风电项目的初始投资成本将进一步提高。”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说。成本提高的同时,上网电价并没有相应提高的趋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近日透露,海上风电的电价政策是明确的,再提高电价不大可能。从目前来看,十三五期间保持电价水平不变是合理的。
既然上网电价难有提高的空间,海上风电自身降低成本则成为唯一的出路。业内达成共识的是:技术创新带来的主机设备价格下降和施工成本下降将是海上风电降低成本的主要空间。
显然,对于中国海上风电而言,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建设几百万千瓦的风电装机,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出完善的和有竞争力的海上风电产业体系,包括设备制造、施工安装、标准规范等。因此,海上风电的建设,如何统筹管理、如何共享信息、如何通过实践形成海上风电标准体系和规程规范显得格外重要,也需要各方形成合力。
(据界面新闻、中国能源报/张子瑞、光明日报/袁于飞、《能源》杂志/徐沛宇、人民周刊/郭航)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