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4年,国内火电新增装机空间仅剩5000万千瓦,年均新增装机量仅为2016年的四分之一,火电全产业链将步入寒冬。
2008年以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出现电力短缺,拉闸限电时有发生。为了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作为中国主要电力来源的火电装机开始进入迅速增长期。在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下,火电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好景不长,随着电力需求增速下滑,“史上最严”的火电调控政策先后出台,给火电产业链泼上了一盆冷水。
随着火电建设全面降温,产业链失去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产能将迅速过剩,全行业面临生死考验。
装备企业首当其冲
新增装机萎缩,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装备制造企业。近年来,国内火电设备龙头企业业绩已经出现持续下滑迹象。以东方 电气为例,1月底发布的2016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亏损17-22亿元。而在2015年,公司净利润还有4.39亿元。东方 电气在业绩预报中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受发电设备行业需求减少影响。
除了东方 电气外,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尚未公布2016年度业绩预报。但是在2015年,火电主机设备业务依然占据哈尔滨电气的半壁江山。上海电气火电业务同样占比近30%。
《中国能源装备年鉴》统计显示,中国在火电领域从事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的企业约800家,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企业约700家,汽轮机及辅助制造企业约90家。自2006年开始,中国发电设备年产量连续9年超过1亿千瓦。2015年,中国发电设备产量为12440.92万千瓦,占全球发电设备产量的50%以上。
随着相关文件的落地,国内火电设备市场入冬已经不可避免。“十三五”期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国内火电都无法恢复到前几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是当下的迫切需求。
“走出去”或是最佳选择
拓展海外市场或是当下最佳选择。中国企业涉足海外火电项目始于1980年代,目前已经实现大型燃煤机组的批量出口。2016年,中国燃煤发电、输变电、煤炭采掘、油气开采、光伏和风电等能源装备产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依托海外能源项目建设带动了各种能源装备出口。其中,火电装备已经成为印度、印尼、土耳其等国家电力设备的主要选择。
东方 电气为例,2016年在埃及和土耳其获得 EPC 订单。上海电气、哈电股份同样在走出去方面取得突破。上海电气在巴基斯坦塔尔煤田一区块坑口投资建设 2 台 660兆瓦机组的电厂,采用自己生产的660兆瓦高参数超临界机组。
当前,越南等地对于电力的需求日趋增长,并将火电确定为电力发展的主要方向,这给中国火电产业“走出去”带来难得机遇。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火电设备制造虽将面临产能过剩,但是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而言,火电建设的市场需求很大,火电行业“走出去”应当成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一环。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