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
从产业发展水平来看,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乏力。国内扶持政策对上游支持不足,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性不高,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端产能尚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关键工艺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差距,尤其在核心光伏装备领域,新型薄膜、异质结等技术发展缓慢,基础创新能力也亟待提升。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光伏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如《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实施工作与下游应用等相关政策联动不足。部分实力不强、未进入规范公告的企业仍能获得应用补贴、出口退税等优惠,影响了产业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不利于落后产能退出。
同时,上网电价的过快、过频调整导致国内市场出现阶段性大幅波动,供需节奏不匹配,对制造业影响较大。制造业受制于发展惯性,难以较快适应市场的大起大落。如2016年上半年在经历了火热的“6·30”后,光伏市场在三季度出现真空,导致产品价格暴跌,绝大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市场应用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出现较大缺口,光伏电站补贴拖欠较为严重,非技术因素包括光伏用地、光伏并网等成本显著提升,加速蚕食技术进步成果。光伏发电国家与地方建设规划、年度计划不协调,西北部地区光伏限电严重,分布式光伏发电存在落实建设场地难、电费回收难、项目融资难等制约因素,极大影响了分布式发电项目开发的积极性。
此外,行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受前期产业贷款坏账影响,金融机构对光伏制造业授信整体压缩状况未根本改善,企业通常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制约了企业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且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我国光伏“双反”应对工作难度较大。
多方发力
综合来看,2017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总体将保持平稳,但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一方面,光伏上网电价调整带来的抢装、光伏电站建设指标提前透支引发的国内市场波动,以及国外“双反”持续发酵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将对制造业持续发展带来较大挑战。另一方面,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将不断加快,优势企业凭借技术、资金、管理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抢占市场先机,促进产业加快优胜劣汰。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信部将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一是进一步加强光伏政策联动。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加强部门配合,推动行业规范与电站建设、补贴发放等政策联动,同时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企业重组。二是推动光伏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统筹政策和资金资源,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中支持光伏企业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光伏企业加快智能制造改造升级,提升光伏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发布《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7年版),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加速拓展我国光伏产业全球竞争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利用光伏产业外向型发展优势,推动光伏企业加快国际产能和应用合作进程,积极开拓南美、中西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推动产业全球布局,提升我国产业全球竞争优势。四是推动光伏应用多样化发展。研究出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可再生能源应用评价办法,推动分布式光伏在工业园区的应用,发挥绿色能源在绿色园区、绿色工厂中的作用。探索在污水处理厂、居民小区、体育场馆、高速公路等独立区域应用,推动应用光伏系统的新能源充电设施试点。五是优化
产业发展环境。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光伏发电补贴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电价补贴随装机量和发电成本变化的调整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合理投入,缓解光伏产业融资难。加快光伏产业标准体系、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及光伏应用实证基地建设。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