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装‘6.30’的现场,就是在抢‘6.30’的路上。”一句光伏人的吐槽折射了光伏人的忙碌与辛苦,也从侧面反映了光伏“6.30”之火爆。
6.30光伏节
为人不识“6.30”,纵使做遍光伏也枉然。对于这一重要时点及其重要意义,上至光伏大佬下至一线安装工人,各方早已了然于胸。
“粉饰财务报表,向股东和投资者献上一份完美的答卷,抓住这波‘吃饭’行情养活公司老小,基本上全靠抢‘6.30’了。“一位业内人士的表白恰如其分的呈现了这一行业心态。
“6.30”到底有多重要?
A股光伏上市公司的业绩极具代表性
万得资讯(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在A股光伏发电概念板块所覆盖的36家上市公司中,业绩预喜的公司为14家,占比高达8成,续盈的为2家,略增的7家,扭亏的2家。
得益于“6.30”抢装潮、分布式和光伏扶贫带来的装机增长,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一直稳步抬升。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GW,累计装机容量77.42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2017火爆依然
受一部分市场存量和增补指标带动,今年“6.30”市场依然火热十足。
今年2月份,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保守情况下,2017新增装机将达到20GW;乐观情况下,2017新增装机可能会达到30GW。
对此,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预测,2017年的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27GW-31GW。
Wind最新统计数据则显示,在已经披露的半年报业绩预告的19家光伏上市公司中,预期盈利公司达13家,占比约7成。
6.30来龙去脉
说到“6.30”的重要性,不得不提其由来。
“6•30”始于2015年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这份《通知》明确规定:2016年一类、二类资源区地面光伏电站补贴分别降低10分钱、7分钱,三类资源区降低2分钱。
《通知》还限定:2016年1月1日以后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执行2016年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执行2016年上网标杆电价。
2016年12月26日,国家再度下发调整光伏、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称从2017年1月1日起,一、二、三资源区“全额上网”的光伏标杆电价由每千瓦时0.80元、0.88元、0.98元下调至0.65元、0.75元、0.85元,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备案、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网的光伏电站继续享受调整前的电价。
政策调整带来的经济利益、经济效益变动是各方积极备战,抢“6.30”的动因。数据显示,2016年新增装机较2015年(15.13GW)增长128%,充分反映了这一政策“窗口”带来的市场溢出效应。
供需脱节 市场偏理性
不过,繁花落尽,留下一片落寞。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语境下,在组件价格跌落的现实下,经历了2016年的市场狂欢之后,今年各方备战“6.30”更趋于理性,也呈现出与往年截然不同的特点。
据特变电工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向能源新闻网所做分析和阐述,2017年“6.30”有如下三大特点:
首先,启动较晚,项目建设周期短。去年各地区的指标发放都比较晚,以及去年年底的增补指标,导致大部分项目集中到3、4月份才启动,造成项目建设周期短。
其次,需求关系失衡,组件价格失衡。由于多数项目均集中在4月份以后进入实际施工阶段,造成供需失衡,以及多地政府在指标发放时向高效产品倾斜,部分产品供需被进一步拉大,价格失衡。
第三,土地及接入手续比以往更加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这是因为项目主体由西部的荒漠向中东部转移,中东部的地形复杂,土地性质不一,对于项目的各种手续较以往更加难以办理。
据悉,在此次“6.30”抢装潮中,特变电工累计并网项目已达20个。
“今年的‘630’行情起动比较晚,6.30后也基本维持订单平衡,总体比较平稳。主要是分布式光伏项目没有调低价格的担忧,领跑者计划项目已确定了中标价格,设计了单晶组件的项目由于供货不足价格高企而调整并网期限,也有一部分领跑者项目由于土地等问题不落实为由选择推迟。这都在较大程度缓解了6.30前的需求压力。“某一线光伏企业高管也表达了与特变电工类似的看法。
“去补贴”产物
从政策制订的初衷来看,调整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来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缓解国家财政补贴的压力,使太阳能真正成为“经济独立”的一种能源。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补贴资金缺口已达到600亿元,其太阳能发电补贴资金缺口超过100亿元。按照现行的补贴模式,到2020年,补贴资金缺口将扩大到3000亿元以上。
巨大的补贴资金缺口和补贴发放不及时、不到位等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成了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桎梏,另一方面也对补贴制度和方式,以及技术应用和创新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补贴退坡制度的产物,“6.30”有着政策和行业发展现实的双重战略考量。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政策“窗口”的关启还是在客观上造成了行业阶段性波动。
“光伏劫”?
短期需求“井喷”必然会引发供求关系和价格失衡,进而给企业运营带来风险和隐患。同时,光伏工程建设质量问题,能否保持电站25年的生命周期亦是业界关切所在。
东方日升表示,“‘6.30’抢装潮使光伏组件出现‘一片难求‘的局面,相对应的是,上游的硅料、电池片价格也随之上涨且难以购买。同时,因为大量项目集中施工,具备施工能力的队伍有限,项目加班加点,施工价格也水涨船高。”
据了解,“6.30”大限到来前,东方日升加快了电站项目开发的进度。其位于宁海县三门湾现代渔业园区的99MW渔光互补项目已于5月底成功并网。此外,东方日升仙桃50MWp项目现在己完成并网所有手续,国网正在调制相关参数,准备并网。
“时间仓促,一线品牌的产能供应跟不上来,‘6.30’使二、三线厂家重获了生机,但这也导致光伏部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施工方面,由于抢装,一些员工人数不足的中小企业、资质低、经验不足的施工单位,甚至非专业施工单位都一股脑的放了进来,工程质量能否得到保障是个大问题。“某一线光伏企业高管表示。
特变电工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认为,对于光伏企业而言,“6.30”——机遇与挑战并存。他指出,通过设定并网期限,已审批的项目能够加快建设进度,这对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避免了项目迟迟不动的风险,但也要看到这么多项目集中抢装,对于供应链端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现场的施工周期也大大缩短,对于产业链上的各家单位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资深光伏评论人士表示,加班加点“上干快上”的模式让“6.30”已成为各方争食的“唐僧肉”,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没有金刚钻也非得揽这瓷器活”则成了业内生态的真实写照。市场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状况,确实使工程质量问题成虞。
对于“6.30”有利有弊,业内外人士亦是爱忧交加,莫衷一是。
某一线光伏企业高管表示,作为企业,主要是推动产业进步,真正从技术上实现发展、创造价值,照此形成良性循环,光伏不再需要补贴,也就无所谓“6.30”之忧。
特变电工新能源相关负责人指出,给予一定的期限限制是必要的,但要考虑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以及供应链的均衡,建议调整到9.30或者12.30,这样一方面对项目有将近一年的建设周期,另一方面又充分考虑到南北方的气候、地理差异和建设、施工状况,对于整个产业来讲能够更加均衡发展,项目的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一线光伏企业高管则表示,“6.30”现象系“人祸”使然,市场波动大,时间不足,企业产能无法充分释放,使组件缺口扩大到5GW-8GW。实际上,电站指标应该提前下发一部分,后期再做个调剂、增补,给各方都留下充分的缓冲,这样才有利于整个行业实现快速平稳发展。
后6.30 行业何去何从?
6.30之后,下半年的产业发展方向成为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已达7.21GW,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4.78GW。
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光伏建设指标,要求年内计划安排新开工建设规模20GW,其中光伏扶贫规模8GW。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预测,在27GW -31GW新增装机中,有20GW将在上半年进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需求失衡引发的存量沉淀,以及分布式带来的机遇,使得下半年的市场前景仍不失乐观。
特变电工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今年6.30项目抢装难度大,因此部分项目放弃了,以及去年发布的领跑者项目在6.30后进入集中施工阶段,再有分布式项目的持续火爆,虽然今年6.30后市场会较二季度有一定的萎缩,但总体会大大好于去年,整个市场还有较大的需求。
“6.30后有一部分领跑者项目,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及由于国产组件大幅下降而开发出的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将会带来新的需求。另外,第三季度历来是欧美市场的装机旺季,今年美国市场会因为发起201调查而出现抢装潮。”对于整体市场的走向,某一线光伏组件企业高管如此分析道。
此外,该高管还就光伏组件市场的价格走势进行了预判。
他说,6月份多晶硅和硅片端已经出现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压力大。单多晶表现不一,由于上半年供不应求,单晶硅片价格一直维持上年高位,目前在跌破6元关。而多晶硅片上半年价格快速下调,有效支撑了组件价格在3元/瓦以下的市场预期,目前多晶硅片往5元/片价位回升,预计随着单晶供应放量,以及部分单晶组件需求转成高效多晶,单多晶之间价格差异会逐步靠近。
对于后630时期产业发展的趋势,东方日升预判称:“‘630’大限过后,大型地面电站的建设或将有所放缓,但分布式光伏项目发展的步伐不会变慢。”
不管你抢没抢到,“6.30”都过去了。喜也好,悲也罢。末日狂奔之下,关于“6.30”的一点冷思考才刚刚开始。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事业的发展,更是来日方长!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