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工匠精神创佳绩,渔光互补新天地

   2017-07-07 中电工程 18690
核心提示:远望光伏电站、近看千亩鱼塘,这就是上面发电、下面养鱼的华电兴化8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近2000亩的鱼塘被一块块深蓝色的太阳
远望光伏电站、近看千亩鱼塘,这就是“上面发电、下面养鱼”的华电兴化8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近2000亩的鱼塘被一块块深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地覆盖着,沿鱼塘边变压器嗡嗡作响,波光粼粼的水面下鱼虾欢快地畅游。“总承包单位只用了4个月就完成了设计、施工,让我们光伏电站赶在时间节点前并网发电,拿到了国家的光伏补贴电价,去年发电接近1亿度,售电收入8600多万,还不包括水里鱼虾、螃蟹等水产的近1500万收入”该电站项目负责人这样介绍电站的运营和赢利情况,“这要感谢总包单位华东院的工匠精神,依靠他们在设计上的创新和在现场施工上的拼搏,我们这个项目才会有这么好的收益,还成为了集团的标杆项目。”

工匠精神,是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和理念。华东院在兴化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一直秉持工匠精神,对设计方案精雕细琢、对项目建设精细化管理。项目组每一位成员都像工匠一样,不断地雕琢自己的产品,持续改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光伏入水 互惠共赢

泰州兴化市地属淮河流域,地形平坦、开阔,境内河道纵横,湖荡棋布,太阳能资源也较丰富,适合大型光伏电站布局,但就是缺乏大面积的土地来进行建设。为了破解当地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用地难题,华东院通过特殊设计的太阳能板支架系统,将光伏面板支架立体布置于鱼塘上方及沿岸,顺利地将8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板布置在了近2000亩的鱼塘上面,鱼塘上层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板下面的水体仍然可以用于水产养殖(对于喜阴的虾、蟹类水产还能提高产量),各排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留有渔船和检修小船的通道,同时也能保证了水体有一定的光照度。由于不需要占用宝贵的农业、工业、住宅用地,这不仅节约了土地,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经济价值,在发电的同时也不会影响水产养殖,具有“一地两用”的特点,“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增加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华电兴化8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是苏北地区第一个大型“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它的顺利投运为水乡地区综合发展新能源产业开辟了一块新天地,对加快推动当地光伏清洁能源应用及产业的再升级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和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突出的特点、难点是鱼塘环境复杂、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短。本项目一开工就是高峰,没有起步阶段,没有磨合期。设计人员在现场、设备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凭借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反复比选验证,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确保现场施工进度。同时还需要根据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修改方案。例如,由于业主方征地原因,4个发电方阵的场地调整,设计案完全改变,已经生产到货的几十吨的光伏支架檩条无法使用。设计人员经过对图纸及檩条到货情况的仔细研究、分析,重新设计了布置方案,将A模块全部调整为E模块,调整桩间距,尽可能使用现场剩余檩条,降低了现场的施工难度,保证了工期。设计人员的辛勤付出是项目按时发电的坚强后盾。

而在项目现场,设备物资众多,到货时间集中,仅光伏区就有500多车次3万3千多根PHC管桩;300多车次26万多块光伏组件;100多车次4000多吨光伏支架;近40车箱变、逆变,数十车各类电缆等工程物资,平均每天到货大型卡车10-20车次,给现场的物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为加快施工进度,现场多片光伏方阵同时施工,施工人员众多,在保证进度的同时,确保施工质量管理是另一个难点。项目组所有成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借助科学的管理方法及制度,漂亮地打赢了这场“战役”。

工程质量管理是项目最终成败的关键,在2000亩的施工场地十几个光伏方阵同时施工,并网发电时间后门关死,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从打桩开始到最后的并网送电,项目组在质量管理中做到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例如组件螺栓的紧固工序,施工人员需要对130多万个组件螺栓进行紧固,工作量巨大且繁琐,在施工过程中工人容易出现马虎懈怠的情况。虽然说螺栓紧固是一项不起眼工序,但若紧固不到位易造成运行中光伏组件掉落,影响电站稳定运行。项目部通过质量管理分析,将其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对象,重点检查,安排施工分包单位人员落实每一施工区域质量责任,并进行严格自检,随机抽检,努力做到工程质量“零缺陷”。

开拓思想 勇于创新

兴化8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是华东院第一个总承包的“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华东院新能源工程分公司和建设公司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渔光互补”项目组。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项目组成员不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创新交流会,针对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及管理问题,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会议鼓励所有人自由发表言论,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把创新意识融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抓住每一个创新点,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做到人人讲创新,人人能创新,在项目实施期间取得了大量设计创新和国家专利。

为了满足项目工期的需要,本项目采用了双拼直流电缆、预装式变电站等设计方案,大幅度缩短了施工周期,确保项目按时并网发电。设计人员针对箱变与逆变器平台均布置在水面上,检修需要驾船多次上下的困难,巧妙利用两平台间已有桩位,增置钢格栅通道,可以从一个平台直接进入另一个平台,解决了检修不便的问题。在本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设计人员和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开拓思想,勇于创新,先后提出了《光伏组件支架》、《光伏逆变器保护装置》、《五相光伏逆变器预组装分站房》、《软启动光伏逆变器及光伏发电系统》、《具有故障点定位功能的电网系统》、《光伏组件清洗装置》等2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和《含有环形网络的电网系统的故障点定位方法及电网系统》、《降压并网光伏逆变器及其启机方法》、《多相光伏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等发明专利10项,这些创新对缩短施工周期、提高质量、增加项目收益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华东院以打造“建设精品工程,打造精英团队”为目标,高标准、严要求,在困难重重中敢于创新、奋勇拼搏,顺利完成了兴化“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总承包的建设任务,为业主提供了一座满意的光伏电站,彰显了华东院总包业务水平。本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约为1亿度,节约标煤约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万吨,为当地政府增加税收2800多万元,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和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水乡地区综合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动光伏清洁能源应用及产业的再升级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