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前首富李河君曾半小时丢千亿 被质疑2年又带来新故事

   2017-08-01 中国企业家杂志71030
核心提示:对此,李河君曾坦言,汉能有关联交易,并认为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汉能作为汉能薄膜发电大股东,业务往来只是按照最初的业务模
对此,李河君曾坦言,汉能有关联交易,并认为“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汉能作为汉能薄膜发电大股东,业务往来只是按照最初的业务模式扩大了规模。而且关联交易均“合法合规,公开透明”。

除此之外,汉能从2009年开始大肆在全国布局光伏基地。从2009年开始,汉能先后在河源、双流、禹城、海口、南京、海东等地布局九大光伏基地,计划投资近2000亿元。但现实中,上述各大项目的进展情况也遭到了质疑。

李河君向来以敢说闻名。他曾经经常在公开场合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往往高估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五到十年的变化。”

早在2015年初最顶峰时期,李河君曾强调过汉能的“121计划”: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市值2万亿,盈利1千亿人民币。但这个目标随着“520”大跌之后变得遥远。

在蛰伏了近两年之后,李河君于去年7月高调“回归”,正式发布4款具有商业化前景的Solar(太阳光)系列全太阳能动力汽车。

李河君在接受采访时称,汉能是从3年前开始太阳能汽车的研发,并强调汉能做汽车并非头脑发热,而是中长期战略。

但截至目前,汉能的太阳能汽车战略仍未见成效,外界将其视为李河君讲的一个“故事”。“目前,这块(太阳能汽车)进展顺利。”李河君轻描淡写的说。

事实上,劫后余生后,李河君也曾反思过。

在汉能21周年纪念日上,他反思汉能“步子迈得太快、快速扩张导致内部管理跟不上”,市场经营意识薄弱、过度强调规模,管理架构复杂、“大企业病”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以及开放度不够等五方面问题,并提出了向移动能源战略转型、业务运营策略聚焦调整、股权开放、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调整和转变。

进军太阳能汽车、研发“汉瓦”产品便是其战略调整的具体体现。但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李河君每次对外发声都会引来一片质疑声,此次“汉瓦”亦不例外。

据李河君介绍,汉瓦设计功率30W/片,定价在1390元/平方米,目前已实现量产可供经销商及消费者购买。

他举例称,以北京地区为例,一个50平米的屋顶,安装汉瓦的功率为4.25kw,每年发电5100多度,可节省电费月1200元,卖电收入1000元,还可以拿到国家和北京市的电费补贴3670元,每年综合收益约5870元。

但这个价格显然“不便宜”。一位光伏业内人士称,根据汉能提供的数据,按照功率折算该瓦片的价格达到16.35元/W,较晶硅产品7.5元/W(户用系统全部投资价格),高出1倍多。

“你会为情怀买单吗?”上述人士称。

不过,在经历了2015年那次“生死劫”后,不少接触过李河君的人士称,相比之前,他表现的更加沉稳些。

“很多人,他们先是嘲笑我们,慢慢地他们开始怀疑我们!然后他们开始相信我们!加入我们!”李河君说。

紧接着,他补充道,“现在嘲笑我们的人很少了,大多数人处于怀疑和相信之间,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我们,加入我们。”对此,李河君曾坦言,汉能有关联交易,并认为“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汉能作为汉能薄膜发电大股东,业务往来只是按照最初的业务模式扩大了规模。而且关联交易均“合法合规,公开透明”。

除此之外,汉能从2009年开始大肆在全国布局光伏基地。从2009年开始,汉能先后在河源、双流、禹城、海口、南京、海东等地布局九大光伏基地,计划投资近2000亿元。但现实中,上述各大项目的进展情况也遭到了质疑。

李河君向来以敢说闻名。他曾经经常在公开场合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往往高估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五到十年的变化。”

早在2015年初最顶峰时期,李河君曾强调过汉能的“121计划”: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市值2万亿,盈利1千亿人民币。但这个目标随着“520”大跌之后变得遥远。

在蛰伏了近两年之后,李河君于去年7月高调“回归”,正式发布4款具有商业化前景的Solar(太阳光)系列全太阳能动力汽车。

李河君在接受采访时称,汉能是从3年前开始太阳能汽车的研发,并强调汉能做汽车并非头脑发热,而是中长期战略。

但截至目前,汉能的太阳能汽车战略仍未见成效,外界将其视为李河君讲的一个“故事”。“目前,这块(太阳能汽车)进展顺利。”李河君轻描淡写的说。

事实上,劫后余生后,李河君也曾反思过。

在汉能21周年纪念日上,他反思汉能“步子迈得太快、快速扩张导致内部管理跟不上”,市场经营意识薄弱、过度强调规模,管理架构复杂、“大企业病”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以及开放度不够等五方面问题,并提出了向移动能源战略转型、业务运营策略聚焦调整、股权开放、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调整和转变。

进军太阳能汽车、研发“汉瓦”产品便是其战略调整的具体体现。但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李河君每次对外发声都会引来一片质疑声,此次“汉瓦”亦不例外。

据李河君介绍,汉瓦设计功率30W/片,定价在1390元/平方米,目前已实现量产可供经销商及消费者购买。

他举例称,以北京地区为例,一个50平米的屋顶,安装汉瓦的功率为4.25kw,每年发电5100多度,可节省电费月1200元,卖电收入1000元,还可以拿到国家和北京市的电费补贴3670元,每年综合收益约5870元。

但这个价格显然“不便宜”。一位光伏业内人士称,根据汉能提供的数据,按照功率折算该瓦片的价格达到16.35元/W,较晶硅产品7.5元/W(户用系统全部投资价格),高出1倍多。

“你会为情怀买单吗?”上述人士称。

不过,在经历了2015年那次“生死劫”后,不少接触过李河君的人士称,相比之前,他表现的更加沉稳些。

“很多人,他们先是嘲笑我们,慢慢地他们开始怀疑我们!然后他们开始相信我们!加入我们!”李河君说。

紧接着,他补充道,“现在嘲笑我们的人很少了,大多数人处于怀疑和相信之间,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我们,加入我们。”介绍下缓步走到了舞台的中央,两小一大的三块大屏在他身后,主屏上写着《一片瓦,一棵树》。在他的正前方,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听众”。

李河君是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下称“汉能”)。7月29日,汉能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集团(下称“汉能薄膜发电”)发布了一款薄膜太阳能新产品——汉瓦。

这款被李河君称之为“颠覆创新”的产品被应用到建筑屋顶,寄望于取代传统的屋顶瓦。为了杀入分布式这个蓝海市场,汉能以这种的方式,走了一条与其他所有光伏企业都不同的路径。


前首富李河君的“新故事”。

在发布会现场,李河君公布了汉瓦的售价,每平方米售价1390元。有业内人士测算后称,汉瓦的价格达到16.35元/瓦,较晶硅产品7.5元/瓦(户用系统全部投资价格),高出1倍多。

面对这个价格,一位专家在发布会现场便委婉的表示,希望价格能够降低些。但李河君并不以为然,在他眼中,他看到的是万亿市场,“国内市场每年的潜在市场规模达到1.4万亿人民币”。

在业内,李河君擅于“造势”众所周知。当贾跃亭折戟汽车时,或许已没有多少人记得李河君也曾讲述了一个类似于贾的“造车梦”。

这个故事发生在2016年7月2日。当天,汉能在它的总部后院——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搭建了一个硕大的舞台,李河君开着一辆顶棚装满由汉能生产的薄膜电池的太阳能汽车高调登场。

李河君有过很多头衔,其中最响亮的是曾在2015年以1600亿元个人财富被《胡润财富》评为中国大陆首富。但也是在这一年的5月底,李河君遭遇了创业以来最大的坎,汉能薄膜发电被“做空”,股价一天之内几乎腰斩。

当时,汉能薄膜发电仍旧处于停牌之中。但当所有人都认为汉能在劫难逃时,李河君却在时隔一年之后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气定神闲的宣布汉能要“造车”。

李河君将外界对他和汉能的认识总结为“嘲笑、怀疑、相信、加入”四个阶段。在他看来,现在嘲笑他们的人少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他,相信汉能。

在演讲台上,李河君总是自信满满。

新“故事”

《一片瓦,一棵树》是李河君这次演讲的主题。他的解释是,汉能一片曲面瓦的功率是30瓦,安装一片汉瓦,就多种了一棵树。

他在舞台中央来回踱步,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慢调而自信的讲述着他的“新故事”。和以前一样,故事的开头依然是金安桥水电站。

汉瓦是汉能将其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技术与屋面瓦相结合在一起而研发出的一种能发电的屋面瓦。

目前,汉能拥有五条薄膜太阳能核心技术路线,研发效率、量产效率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薄膜电池芯片的转换率连续创造了五项世界纪录,最高达到31.6%。

据了解,汉瓦芯片量产转换率达到17.5%,汉能今年的目标是将其提升至18.5%,并且今后以这样的速度不断提升转换率。

汉能之所以要做汉瓦,是希望借助这个产品杀入分布式光伏的蓝海市场。一位光伏业内专家称,受政策影响,分布式光伏近两年发展迅速。“2017年将是分布式大爆发元年。”上述专家如是说。

受“630”政策影响,2016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同比增长200%,达到4.24GW,2017年有望接近8GW。所谓“630”,源自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我国一类、二类资源区的地面光伏电站分别降低0.1元、0.07元,三类资源区降低0.02元。

通知还限定,2016年1月1日以后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执行2016年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

进入2017年,包括隆基股份、保利协鑫、天合光能等光伏巨头纷纷大肆挺进分布式领域。数据显示,2017年1-5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量11.03GW,同比基本持平,其中集中式新增装机7.06GW,同比下降27%,占新增装机总量的64%;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3.97GW,同比增长161%,占新增装机总量的36%。

显然,李河君不愿错过这个“风口”。但他选择的路径与同行不一样。他将赛道入口锁定在建材领域——替代传统屋面瓦。

汉能称,在这一市场中,汉瓦将主要面向新建商品别墅、城乡公共建筑、农村自建住宅、美丽乡村或特色小镇等建设需求,服务于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和高净值人群等多领域客户;同时,汉瓦在屋顶改造工程,如屋顶老化翻新和屋顶平改坡等市场也拥有竞争优势。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总共销出10.1亿平方米的瓦,而且这一数字保持着年均20%左右的高速增长。 

“按照汉瓦目前的售价计算,其国内市场每年的潜在市场规模达到1.4万亿人民币。全球市场至少是中国市场的两倍,每年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达2.8万亿人民币。”李河君兴奋的说。

汉能内部人士称,为了布局分布式领域,汉能计划在全国招募代理商。据悉,目前,汉能移动、汉能薄膜等各个事业部都单独招募代理渠道。汉瓦经销商将以地级市为授权单位,实行“一市一商”的渠道政策,计划最多招募300家经销商,覆盖全国90%地级市。

挫败


汉瓦能否成功不得而知,但李河君的创业经历堪称传奇。

每次发布会,他演讲的开头一直是金安桥水电站。这是一座迄今为止世界上自行建设的最大的私营水电站,也被外界认为是汉能的资金“奶牛”。

李河君回忆称,在他二十多年的创业史中,汉能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前8年拿下了金安桥水电站;另一个是近8年整合了全球最先进的薄膜技术。

当时间回到20多年前,据称李河君在1991年通过向自己大学老师借款5万元开始创业。从2002年到2011年,李河君历时10年,耗资超过200亿元建起了金安桥水电站。

“该水电站装机规模比中国葛洲坝(11.380, 0.00, 0.00%)水电站大10%,比当年象征美国实力的美国胡佛大坝大30%。”这是七年以来,李河君每次对外演讲必说的内容。

金安桥水电站成功之后,让李河君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据他称,金安桥水电站每年能给汉能贡献几十亿元现金流。但他并不满足,于是从2010年开始杀入到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

不过,与其他光伏企业不同的是,李河君并没有选择已经成熟的晶硅技术路线,而是大胆选择了被绝大多数同行避而远之的薄膜技术路线。初入市场的汉能,随即以“颠覆者”的姿态自居,李河君更是在多个公开场合唱衰晶硅。

之后的5年时间里,从2010年到2015年,汉能开启海外疯狂并购模式,将全球最先进的薄膜技术竞相揽入怀中。据说,汉能的投资规模超过500亿元,将全球能买的薄膜技术全部都揽入怀中。

“我始终相信,当你带着使命感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上帝或上天将赋予你神奇魔力,让你正确处理每一件事,并让你享有一切好运。”李河君接受采访时说。

到2015年,李河君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凭借着汉能薄膜发电,这一年,李河君凭借1600亿人民币个人财富被《胡润财富》评为中国大陆首富;同年,还以330亿美元的净资产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地区首富。

但同样是这一年,李河君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挫折。两年后的今天,向来高傲的他也承认,这是他和汉能经历的一次“生死劫”。

在获得了首富头衔两个多月后,2015年5月20日,当汉能股东大会开幕15分钟后,汉能股价突然断崖式下跌,短短半小时内,从开盘的7.35港元跌至3.91港元,跌幅高达47%。

这次大跌创造了当时沪港通股票的最大单日跌幅。开盘交易一个多小时后,汉能临时紧急停牌,此时市值已经蒸发1442亿港元。

李河君对外界的质疑声十分气愤,他将此次股价大跌断定为国际做空机构恶意做空。在汉能公司的请求下,汉能股票暂停交易,除非公司向监管机构发表声明对停牌进行解释,否则汉能股票不能复牌交易。

“5˙20”暴跌后的第八天,香港证监会发表声明称,已就汉能薄膜的事务进行调查,但拒绝评论其调查的性质。

临时停牌不久之后,汉能申请复牌,但一直未获批准。令李河君始料不及的是,7月15日,香港证监会指令联交所暂停“汉能薄膜发电”股票交易。

质疑之声

直至今日,汉能薄膜发电仍在停牌。7月29日下午,汉能在宣布进军建材市场的同时,亦宣布复牌事宜目前进展顺利。

但围绕上市公司的质疑声仍不绝于耳。有投资者认为,作为上市公司的汉能薄膜发电,其绝大部分业务都是与其母公司汉能控股之间完成的,存在通过大量关联交易来扮靓业绩以抬高股价的可能。

对此,李河君曾坦言,汉能有关联交易,并认为“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汉能作为汉能薄膜发电大股东,业务往来只是按照最初的业务模式扩大了规模。而且关联交易均“合法合规,公开透明”。

除此之外,汉能从2009年开始大肆在全国布局光伏基地。从2009年开始,汉能先后在河源、双流、禹城、海口、南京、海东等地布局九大光伏基地,计划投资近2000亿元。但现实中,上述各大项目的进展情况也遭到了质疑。

李河君向来以敢说闻名。他曾经经常在公开场合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往往高估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五到十年的变化。”

早在2015年初最顶峰时期,李河君曾强调过汉能的“121计划”: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市值2万亿,盈利1千亿人民币。但这个目标随着“520”大跌之后变得遥远。

在蛰伏了近两年之后,李河君于去年7月高调“回归”,正式发布4款具有商业化前景的Solar(太阳光)系列全太阳能动力汽车。

李河君在接受采访时称,汉能是从3年前开始太阳能汽车的研发,并强调汉能做汽车并非头脑发热,而是中长期战略。

但截至目前,汉能的太阳能汽车战略仍未见成效,外界将其视为李河君讲的一个“故事”。“目前,这块(太阳能汽车)进展顺利。”李河君轻描淡写的说。

事实上,劫后余生后,李河君也曾反思过。

在汉能21周年纪念日上,他反思汉能“步子迈得太快、快速扩张导致内部管理跟不上”,市场经营意识薄弱、过度强调规模,管理架构复杂、“大企业病”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以及开放度不够等五方面问题,并提出了向移动能源战略转型、业务运营策略聚焦调整、股权开放、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调整和转变。

进军太阳能汽车、研发“汉瓦”产品便是其战略调整的具体体现。但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李河君每次对外发声都会引来一片质疑声,此次“汉瓦”亦不例外。

据李河君介绍,汉瓦设计功率30W/片,定价在1390元/平方米,目前已实现量产可供经销商及消费者购买。

他举例称,以北京地区为例,一个50平米的屋顶,安装汉瓦的功率为4.25kw,每年发电5100多度,可节省电费月1200元,卖电收入1000元,还可以拿到国家和北京市的电费补贴3670元,每年综合收益约5870元。

但这个价格显然“不便宜”。一位光伏业内人士称,根据汉能提供的数据,按照功率折算该瓦片的价格达到16.35元/W,较晶硅产品7.5元/W(户用系统全部投资价格),高出1倍多。

“你会为情怀买单吗?”上述人士称。

不过,在经历了2015年那次“生死劫”后,不少接触过李河君的人士称,相比之前,他表现的更加沉稳些。

“很多人,他们先是嘲笑我们,慢慢地他们开始怀疑我们!然后他们开始相信我们!加入我们!”李河君说。

紧接着,他补充道,“现在嘲笑我们的人很少了,大多数人处于怀疑和相信之间,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我们,加入我们。”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