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双手不用接触方向盘 客车自动完成变道停车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其在安全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目前,自动驾驶乘用车技术日趋完善,从各大车企的竞争程度足可见。新能源客车的智能驾驶方面,中国中车凭借沉淀多年的轨道交通技术,先试先行,展现出了行业领先的趋势。
车越长,智能驾驶的难度越大。中车电动此次推出的智能驾驶车型就选用了12米纯电动客车,而这也是国内智能驾驶技术首次应用在12米纯电动客车上。这款车可容纳80人,走心的车身设计与车内布局,彰显着现代与时尚。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能源汽车靠边启动后,自动打开转向灯、加速直线前行,驾驶屏幕则由原来的仪表盘变为数字显示屏,行驶速度、电量、前方路障等数据,一目了然。
行驶过程中,方向盘自动左右转动,微微调整行驶方向。前方遇到移动车辆时,新能源汽车则会换道超车,并回道;遇到障碍物或人时,汽车又自动减速停车。“完全自动行驶,真很神奇啊!”开了十多年车的赵司机兴奋地说,全程不需要用手操作,油门都不需要踩。
实际测试结果显示,本次展示行驶了5公里,直线行驶时,车辆的行驶速度是40公里/小时;转弯行驶时,车辆的行驶速度是15公里/小时。
据悉,这款产品之前已经在封闭环境中进行了历时2个月的测试,搜集了不同路段、不同距离的测试数据。当天开放路段的测试环境更加复杂,天气、路面、周边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着客车的智能驾驶。这次全球首次新能源客车在公开路段的成功“路考”,表明中车电动的智能驾驶技术可靠度较高。
智能驾驶是未来趋势 中国中车当急先锋
全球首款城市智能驾驶客车是如何实现智能驾驶的呢?中车电动总经理助理唐广笛介绍说,这辆车周身共有8个传感器,包含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高精度组合惯导等,用于识别周边车辆、行人等障碍物。
雷达可探测到前方200米范围内的障碍物。前置单目摄像头,可以识别前方行人、红绿灯和车辆种类。高精度组合惯导定位系统,实现了厘米级别的高精度定位。
“行驶中,各类信息会全部汇总到控制大脑。电驱动系统则响应由“大脑”主控制器发出的指令。前方的障碍物不一样,客车作出的判断也不一样,或选择超车或停车。同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智能驾驶客车也会依情况紧急程度,采取不同的减速度进行制动。” 唐广笛介绍说。
此外,该车采用夜视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的“超融合”,可实现白天、夜晚的智能驾驶功能,可清晰的对复杂路面进行感知。
无独有偶,就在6月2日,中车电动的母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洲所”)对外发布了全球首列“智能轨道快运列车”,能在虚拟轨道上实现自动驾驶。然而,这款“智轨”也是在中车电动生产制造的。传承数十年的高铁技术以及自动驾驶方面的研究,中车电动早已让公共交通系统享受到了高铁技术的福利。
从获得我国第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资质后,中车电动通过融合创新、自主开发等形式,向全球推广了一大批“高铁级”的新能源客车和关键零部件。这些全产业链的零部件集成在一起,使得智能驾驶技术契合度很高。比如,纯电驱动系统是中车电动传承高铁的力作,无论是小型化、轻量化,还是可靠性、驱动性能,都引领着我国电驱动系统的技术变革,也为此次智能驾驶技术自然接入电力制动和电力转向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公交客车智能驾驶将会会普遍应用。时代电动这款智能驾驶客车后续将会投入市场。目前,中车电动研制的“高铁级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各地行驶,今年5月以及1-5月,还夺得5米以上新能源汽车的全国双料冠军。
在中车电动成立十周年之际,发布了面向未来十年的“32332”战略,即年销售新能源客车3万辆、智轨列车(ART)2千列、新能源专用车及轻客30万辆、外销驱动系统30万套、电池系统20GWh。
站在全新起点,中车电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打造中国中车新的支柱产业和第二张金名片,为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载梦前行。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