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是一座中式竹屋,室内墙体上则装饰着和冰箱保温性能相当的涂层材料,整座小屋以太阳能为唯一能源,满足家庭日常生活的供热和供电需要……这座名为“太阳能竹屋”的建筑,是同济大学一支学生团队费时近半年设计、建造的。它将作为参赛作品,远赴西班牙马德里,在今年6月举行的2010年太阳能十项全能欧洲竞赛场上亮相。昨天,“太阳能竹屋”的出征启运仪式在同济校区举行。懂行的同济人知道,小屋的神奇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节能建筑,更是一个产能建筑。
看点:生产能源开派对
记者了解到,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迄今已经举行过两届。今年6月将于西班牙举行的大赛,第一次把“请柬”投放给中国高校。此次,与同济大学一起“吃螃蟹”的另一所高校是天津大学。
据团队领队老师、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洪卫教授介绍,该建筑最大的亮点是,将中国古典建筑元素和太阳能光伏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后,屋顶设计的优势就一下子凸显了:它既能实现光伏电池板发电效率最大化,又利于通风散热,还能自然排水。
太阳能竹屋还集中了多项被动式和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生态竹作为外立面主要建筑材料;外窗采用的是目前住宅领域内具有最高保温隔热水准的真空+中空三层玻璃;涂抹于室内墙面的变相材料能缓和室温变动;在光伏组件背部设置的散热和热回收装置,以及散热风道,既能回收热量,又能确保高效发电……此外,小屋还能实现信息化智能控制,住宅的能耗、环境信息都能直观展示给居住者看,并能在3G手机上呈现。
谭洪卫告诉记者,太阳能竹屋每小时能够发电9千瓦时左右,而小屋内多种节能设备运用后,日常生活耗电量将控制在每小时2-3千瓦时。竹屋产生的多余热量可以供给公共基础设施,所以它是代表未来建筑方向的“产能建筑”。
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最大赛制“看点”在于,参赛住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所生产的能源,要满足3-6名参赛学生在里面正常居住,并能邀请其他国家选手到住宅内开派对,提供8人享用的晚餐。
软肋:造价过高难推广
太阳能竹屋比传统建筑节能80%以上,但作为参赛作品,它仍难逃所有新科技产品的“软肋”???造价过高,难于推广。
据介绍,建造这样一所竹屋,成本至少在400万元人民币,而国外的造价则高达100万欧元。
据悉,同济大学此次之所以能将小屋从设计图纸变成真正能居住的房屋,关键是得到了国内十余厂家的赞助支持。“任何新产品、新技术要得到推广,起初必须由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谭洪卫教授说,尽管太阳能建筑造价昂贵,但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已经开始小范围推广。因为一旦大面积投产,建造成本就可大大下降。
有专家戏称,同济此次可谓不惜血本,因为太阳能竹屋整体拆迁并运至西班牙的海运费超过100万元人民币。谈及此,同济大学副校长、太阳能住宅项目总指挥陈小龙表示,海运费确实高昂得让他“心痛”,但此次参赛却意义深远。“同济人不仅要向世界展示我们在太阳能建筑研发上的水平,还将争取牵线搭桥,游说大赛主委会今后把主赛场放在中国,让更多国人能近距离感受并领略太阳能建筑给生活带来的惊喜。”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