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的光伏组件被动冷却技术——CWIWs系统,该技术能够使光伏组件工作温度降低22%。
该新技术是将浸入水中的棉芯(CWIWs)连接到光伏模块的背面。棉芯蛇形分布,并用热硅固定。光伏组件的顶部边缘有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水通过重力自上而下流向棉芯,无需额外的动力。科学家表示,重力有助于提高棉花的吸水效率,减少水的消耗。
据悉,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湿润的棉芯能够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水分蒸发吸热,能够吸收光伏组件的热量,进而降低组件的工作温度。对此,科学家表示,“相较于其他降温研究,该技术能够持续、稳定地制冷,性能更好,耗水量更少。”
研究人员对配备CWIWs系统的、尺寸为0.65m×0.55 m的多晶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了比较试验。他们将其与未配备CWIWs冷却系统的参考面板进行比较,运用带有两个电压传感器和两个电流传感器的数据记录器,每十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电压和电流的数值。
实验发现,与没有配备CWIWs的组件相比,配备CWIWs的组件的温度降低了约22%。此外,研究人员进一步补充道,“配备CWIWs系统的组件发电量能够增加约16.3W,发电效率提高了7.25%。这说明配备CWIWs系统能够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减少电量损失。”
研究者们将该新技术的试验结论写成论文《蒸发冷却对光伏组件性能的影响》(Effect of Evaporative Cooling on Photovoltaic Module Performance),并且已于近期发表在《可持续性过程集成和优化》(Process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for Sustainability)期刊上,为光伏组件被动冷却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