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顶级资本押注西安氢链“黑马”

   2023-12-06 镐科技68500
核心提示:氢能产业配套还待完善,两条腿走路可以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下有保底,上有发展空间。

两位90后第一次创业,就拿到了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在西北地区的首次投资名额。此后不到两年时间,公司估值由1亿元涨至6亿元。地方主政官员亲自考察,投资人纷至沓来……

这是时代吹来的风口,也是王斌在实验室十年如一日坚持的爆发。

让他深耕多年的,是一项名为LOHC的技术,又称有机液态储氢。这项技术能够解决大规模、长距离、常温常压氢气储运问题——恰是陕西省氢能产业链“卡脖子”问题。

和枯坐冷板凳的科研形象不同,大学时王斌玩魔术,参与负责校园招聘,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在这一阶段,他与微电子专业小两届的校友张健铮相识成为朋友。

2021年,两位年轻人联合创立了LOHC技术的商业化公司——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氢易能源”)。“在这个崭新的赛道,这是除中科富海外,今年已知融资金额最大的一家”。

投资人为何对氢易能源如此看好,企业当下的生存逻辑与未来成长性如何?诸此等等,镐科技(ID:Hao-keji)和两位创始人聊了聊……  

01两个年轻人决定创业:还得自己干

提起两人的相识,张健铮腼腆地笑了下,“俩人都算校园里的风云人物,自然就认识了。”

张健铮是氢易能源的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战略运营及投融资相关工作。他是河北人,比王斌晚两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学生时期,喜欢摄影,是学校出圈活动“跳舞吧,交大”的主摄影师。

大学毕业后,张健铮去了北京,在彼时资金密集的在线教育赛道,一路上升,但却在行业如火如荼之际,选择抽身离开。“有的人,天生就是只能做老板,我是打不了工的”。

尽管腼腆,张健铮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傲气,直言打不了工的原因是“打工看不上老板”。之后,其进入投资领域。

另一边,王斌留在学校,在另一个赛道“升级打怪”,实验室成为他的常驻地。但起初,其科研方向并不是氢能这一领域,而是植物高价值提取物,主要用作药品添加剂。

在张健铮(左)的婚礼上,王斌(右)担任伴郎

大三那年,也就是2012年,王斌接触到了有机液态储氢。相比于植物提取物的具体而微,拥有更大空间的有机液态储氢技术彻底点燃了他的热情。此后,在硕博生涯中,有机液态储氢成为其研究的主战场。

即便在当时,王斌也已懵懂感受到了该技术的巨大价值。他说:“在科研领域,有些东西我一开始就知道它只能局限在研究层面,而我,想做一个既能研究又能落地的东西。”

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就在2019年的某一天,王斌觉得时间到了。于是,他联系了张健铮,“这个东西有搞头”。一年后,好友重聚,一对创业拍档正式结伴。

起初,和大多数高校老师尝试商业化的路径一样,他们选择与外面的企业合作。但几次下来,不仅合作和管理方式难以谈拢,且日常工作推进缓慢。

他们深知,这样的缓慢会给技术转化带来巨大灾难。此前众多案例也证明了这点,最后的结局往往是技术成果浪费,多年努力付之东流。

两人一合计,干脆自己干,氢易能源就这样成立了。故事到这儿,还只是两个年轻人创业的普通故事。更多细节,则隐藏在实验室的细枝末节中……

02埋首实验室:静候风起

在氢易能源成立之前,这项技术已在实验室经历了十年打磨。

2011年,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方涛教授开启了有机液态储氢技术的研发,其团队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开展该技术研究的首批团队之一。此前,方涛教授在海外研学多年,回国时间不长。

方涛教授回国这年,正值王斌考入西交大,“两人前后大概差了一个月进入西交大”。在研发团队,王斌更是早期成员,见证了技术发展的全程,也深度参与了关键难点的攻克。

有机液态储氢(LOHC),顾名思义,就是用液态的有机物作为载体来储存氢气,使用时再放出氢气。

王斌告诉镐科技,在该技术中,最核心有两种工艺——储氢和放氢。储氢是比较容易的,最难的是放氢。很多时候存进去的氢气是没办法释放的,即使放也只能放一点。“有点像咱们充了100%的电,但却只能用30%,锁里面了”,王斌这样解释。

氢易能源储放氢设备实验装置

解决放氢问题的关键就是催化剂。在化工领域,催化剂的研发是幸运与努力并存的赛道。找准方向远比实操更重要,可能一个偶然的灵感就打开了局面,也可能十年都找不到方向。

在学生阶段,王斌做过“大几百,近千次”不同方向的尝试。起初,他尝试从传统思路入手,发现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差不多。

该试的方向都试过后,他也曾怀疑,这个东西可能真就是做不出来。研究生时,他卡住了。整整一年,天天在工作,但没有任何进展。研究的日子就在失望与希望中被反复碾压。

直到2017年前后,王斌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储氢剂里的氢被释放出来了,而且很干净,完成度已经超过99%。那一晚,王斌守在实验室,看着反应容器里迟迟不停止的实验,终于按耐不住激动,“成了,居然全反应完了”。

此后,王斌所在的方涛教授团队陆续解决了工艺连续性、载体昂贵、载体稳定性等多个难题,终于等到氢能之风掠起,看到商业化的曙光。

2021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一系列推动科转项目的政策出台,借助这股东风,氢易能源入驻西咸新区,不久后成为资本的宠儿。

03繁华之下:产业还在培育期

站在风口的氢易能源顺势而起。

成立半年后,氢易能源就获得了红杉资本抛出的“橄榄枝”,融资1500万元,而这也是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在西北地区的首次投资,彼时公司估值已达1亿元。

今年4月,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重塑集团加注氢易能源,与一八九六资本、华汯资产一同完成了对公司数千万元pre-A轮的融资。10月,国中创投领投,西安财金、陕文投跟投,氢易能源又获亿元融资。这一次,公司估值涨到了6亿元。

张健铮提到,今年氢行业获得融资其实挺难的,除了中科系统的中科富海获得了8亿元B轮融资外,氢易能源的融资是目前已知最大金额。

那么,在行业投资遇冷的情况下,氢易能源为何能获得投资者青睐呢?

实际场景下的储放氢设备模型

虽然在政策推动下,氢能之风骤起,但行业困境也是不争的事实。一切都太贵了,制氢贵、运氢贵、用氢也不方便。而位于中游储运的氢易能源却能做到——将运氢价格打下来。

目前,氢气存储方式有两种,一是低温液态,成本巨大,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科富海便是在这一领域);二是高压气态,用高压罐车来运输,存在氢气泄露和容器爆破的风险,且成本也不低。

有机液态储氢是通过有机载体与氢气的一对可逆反应,来实现储氢-放氢的过程。因为反应条件苛刻,需要180度的高温与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物质状态会无比稳定。载体本身是棕色液体,储氢之后成为稳定的透明液体。

说白了,就是一个不易燃、不易爆,还无毒的普通化学品。和传统储运方式相比,其安全性显著提升,成本也大幅下降。

但面对一个还在发育期的市场,王斌说,现在的氢能就像早期的锂电或者光伏行业,在大爆之前可能要经历十年的反复折磨。“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活下来,第二有力推进技术进程”。

于是,氢易能源选择了两条腿走路。

04两条腿走路:先活下去

王斌提到的两条腿走路,指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一个是化学品生产,另一个是氢能储运领域。

有机液态储氢技术中,有两个物质比较重要,一是有机液体这个载体,另一个就是催化剂。根据载体和催化剂的区别又分为不同的技术路线。

氢易能源选择的载体是氮杂环载体,是一种诸如吲哚、咔唑类的混合物,广泛用于医药、染料等领域,而氢易能源在该领域拥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在此之前,这种物质产量、用量都不大,产业链齐备。因此,原有厂商技术革新动力不足,价格长期维持在二三十万元一吨。

但是当氮杂环进入氢储运领域,一切都不一样了。作为一个基础运输载体,用量巨大的能源领域对于价格是十分敏感的。为此,氢易能源不得不开发新的工艺流程和催化剂,从基础化工原料出发合成氮杂环,将成本压缩到了5万元。

除了载体,催化剂也是他们可以销售的产品之一。这种催化剂主要用在加氢、脱氢反应中,可销往精细化工厂。

载体与催化剂(模型,非真实样品)

关于二者的定位,王斌是这么想的:氢能产业配套还待完善,两条腿走路可以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下有保底,上有发展空间。保底靠化学品的生产来维持,未来的发展空间则伴随着整个氢能行业的后期起量。

2022年8月,陕西省发改委出台《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作为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预计到2025年,建成投运加氢站100座左右,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想象空间确实很庞大。

刚刚过去的11月底,西安市首个加氢站落户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而据不完全统计,陕西境内,除西安外,仅榆林有一座加氢站——相比于宏大的百站计划,几乎只迈出了小小一步。

但两条腿走路的氢易能源,至少有了更大的胜算,撑过黎明前夜,用王斌的话来讲——“活下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