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光伏业正式告别暴利时代。
由于欧洲补贴政策变化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光伏产品制造商库存出现积压,6月份以来,整个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的产品价格整体出现大幅下降,部分产品的下滑幅度甚至超过40%。
作为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浙江的光伏企业对出口的依赖度非常高。在国际市场大幅震荡的不利形势下,浙江超过一半光伏企业受到冲击,出现了毛利率大幅下滑,利润空间迅速收窄,一部分无成本优势的中小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开工率一度跌至50﹪以下。
供大于求导致价格大跌
这是太阳能行业协会公布的一组最新数据,多晶硅价格6月份月度环比下滑了28%,至53.4美元/公斤;6英寸的多晶硅硅片价格6月份下降了23%,达到2.39美元/片的新低;更下游的多晶硅组件价格则下降了15%到0.92美元/瓦。
“从今年开
始,光伏产业已经正式进入寒冬期。”滨江一家太阳能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多晶硅价格及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供需方面出现问题。
从供给方面来看,2010年光伏产业的火爆尤其是多晶硅行业的高额利润,刺激了浙江大批厂商上马多晶硅项目或是扩大产能。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省共有176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其中78家成立于2010年9月后。换言之,最近半年内,浙江光伏企业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随着这些项目的投产,多晶硅以及光伏组件产量大幅增加,出现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浙江的产能已由去年的1.6GW(1GW等于十亿瓦特)上升到3GW。而从目前浙江企业拿到的国际订单情况来看,今年的订单总量应该与去年持平。这也就意味着,将出现约47%产能过剩的情况。
光伏业出现“马太效应”
市场前景的扑朔迷离,使得海外市场依存度超过90%的浙江光伏企业普遍感到困惑。今年的形势非常严峻,很多光伏企业都面临无单可接的尴尬境地。
杭州天裕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戴先生说,由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有大量新产能投产,目前全球光伏总产能仍大于需求。在此背景下,一线大厂与小厂的销售情况就出现明显分化,意味着“马太效应”正在光伏行业出现。
省太阳能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一些光伏组件或电池小厂即使再降价也拿不到订单。相比之下,大厂出货却一直非常顺畅。据了解,在前不久举行的慕尼黑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上,温州13家光伏企业一举揽下650兆瓦(1兆瓦等于100万瓦特)的意向订单,总价值约为56亿元。
欧盟再抢装成“救命稻草”
此外,再次到来的欧盟抢装潮,或许会成为很多光伏出口企业下半年强势反弹的“救命稻草”。
德国则一直是全球光伏安装量最大的国家,其去年总装机容量达到了7.25GW,同比增长了约90%,也带动了全球太阳能市场的景气度上升。近年来,德国政府不断下调政府补贴,以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下降。
此前,为了保证现有的安装系统能够在补贴下调之前顺利并网,意大利政府已将现有的三号法案延期执行,这极有可能刺激部分新增安装量的需求提前到最近几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9月30日与10月31日分别是意大利与德国的光伏安装截止日。随着补贴下调的“靴子”落地,欧洲正掀起新一轮光伏“抢装潮”。
在此带动下,浙江多家大型光伏企业证实,欧洲光伏装机“触底反弹”的趋势的确已经出现,各大厂的订单都呈现饱和。
0 条